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每年换季
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
“浑身起皮疹”“嘴里长泡”而发愁
这些迹象都表明
手足口病进入了流行期
高烧不退、满口水疱、吃不下睡不好……看到宝宝被病痛折磨,太让人心疼了!
如何第一时间判断是否被传染?
万一得了手足口,该如何护理?
没有特效药,怎样预防才能不中招?
手足口病是由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至少有20多种病毒类型,我国常见的2种-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CV-A16)易导致重症手足口病,出瘆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等部位,4-6月为常见高发期,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传染性极强。
手足口病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在被感染后一般2天~7天突然发病,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食欲下降等症状,最大的特点是出疹子,透明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由于会有口腔溃疡,年幼宝宝会出现流口水,拒食等情况。
重症病例临床表现:
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肺功能,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个别严重的可能病情进展迅速,导致死亡。
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一般无特效药物,若无合并细菌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
① 首先需据居家隔离,传染性最强为发病一周内,多孩家庭注意宝宝之间相互交叉感染,房屋内多通风,注意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
② 体温超38.5及时退热处理
③ 清淡软食,流质为主,避免过酸,辛辣等刺激,多喝温水,多休息
敲黑板:小儿出现4种情况需立即就医
☆☆ 若持续高热39或以上不退,长达3日以上
☆☆ 发热伴嗜睡,头痛,呕吐,惊厥
☆☆ 呼吸心率明显增快,出冷汗,四肢凉,皮肤湿冷
☆☆ 身体无力,脖子僵硬,站立不稳
远离手足口,预防是关键
勤洗手:
肥皂 清水,大龄儿童可消毒免洗洗手液清洗,处理尿片及排泄物后彻底洗手。
常消毒:
餐具,玩具及日常接触物要定期清洁和消毒。
少接触:
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场所,避免宝宝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
打疫苗:
建议6月龄以上宝宝尽早接种疫苗,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2次接种,我国2016年上市EV71疫苗,EV71型感染是导致我国重症手足口的主要病毒,尽早以便尽早发挥疫苗保护作用,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记得转发,让更多家长知道,
预防病毒,保护宝宝不中招!
妇幼健康科普
稿源:儿科 赵志愿
责编:宣传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