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句话,
出自宋朝汪洙编辑的《神童诗》。
这话把读书这件事抬得非常高。
-SHUICAISHIGUANG-
不过,这话的原义并不指读书本身如何高,而是指读书之结果,也就是把读书当成一种手段而已。
SHUICGUANG
2023.09.20
大家看看,这首诗开篇就交待了读书的目的:皇上器重英雄豪杰,读书能够教你们如何博得皇上的欢心!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唯一目的就是博得个功名,所以才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人在小时候必须勤学习,因为写好文章会成为立身之本。你看满朝里穿着官服的富贵人,都是那些好读书的人。
且看《神童诗》的原文: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
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须知后学通。
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这个道理跟宋真宗赵恒《劝学诗》里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HELLO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华民族信奉实用理性主义。说白了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现实的民族。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不喜欢玩想象中的游戏。你叫我好好学习,我就得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升官发财。否则,这是不可能的。
HELLO
具体来讲,读书于我有三个功用或者好处:一是学习知识,求得方法,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管是直接解决,还是求得功名而间接解决;二是开阔视野,充实内心,以免自己内心过于空虚无聊——当你通过读书,看到不能经历的事件,了解不同的人生,可谓间接经历体验;三是滋养心灵,升华灵魂,把读书视为一种心灵的活动,让自己遗世独立,清高自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