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哈尔滨中心大道旁,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道里区的索菲亚大教堂,由俄国建筑师科亚西科夫建造,始建于1907年,是哈尔滨著名的拜占庭式东正教大教堂,其宏伟、宏伟、超凡脱俗、精美别致,是哈尔滨的地标。
该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是沙俄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建设中东铁路的第4步兵团的一所军事礼堂。在这一年,俄国的茶叶商人伊-菲-赤斯嘉科夫资助了一所完全由木头建造的教堂,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了这所教堂。1911年,在木制围墙的外面再加一层砖,构成了一座砖、木的教堂。
建筑布局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风格的,整个大教堂都是中庭风格,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圆顶,上面用红色的石板砌成,气势恢宏。建筑通高为53.35公尺,建筑面积为721公尺。
一九二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二度重修圣索菲亚,历经九年,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是远东最大的一所东正教会。由俄国建筑大师科亚西科夫设计的索菲亚大教堂,气势恢宏,气势恢宏。大门上方是一座钟楼,由七口青铜铸造而成,每一口都代表着七种不同的音调,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敲钟人,才能将这七口大钟敲得有节奏。该教堂的建筑布局采用希腊式的十字形布局,借鉴了拜占庭式的建筑风格,主圆顶,钟楼采用了“帐篷顶”和“洋葱头”的俄罗斯传统形式。一九八六年被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定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六年十一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教堂外墙面以清水、红砖为主,以大、中、小、小的砖石拱为基底,构造繁复、工艺精湛。那硕大而圆润的“洋葱头”状穹顶,以独特的球形结构为中心,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内部空间,为整座教堂增添了一抹亮色。这座大教堂的顶棚以主拱为轴线,前后左右各有四个大小不一的营帐,分别作为主拱和辅拱的构架。在大圆顶之下,有一十六面体大鼓,四面各有一扇高大的侧窗,担口的角饰以花瓣状及天神之乳。鼓底座下端通过多个角线,向下端的八面体大墩过渡。底部的棱角,线条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罗曼风格的连续拱门。数十扇窗户两边各有一根柱子,呈圆形连接在一起,给整座建筑增添了一份奇异的气息。大圆顶、四顶小帐蓬和六顶后顶。柱子的形状为东正教的十字,有一个圆润的,柔软的线条。十字架由一个洋葱形的圆球连接到主圆顶上,再连接到帐蓬和屋顶,圆球下面是一个圆筒,上面还有一个莲蓬。十字架是金色的,与青色的穹顶和帐篷的屋顶交相辉映,让这座大教堂多了几分威严和优雅。
建筑功能
圣?大教堂的内室目前已建成“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哈尔滨城市建设规划展》分为“历史名城”,“建设历程”,“规划明天”三大板块,较全面地展现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现代化大都市的演变过程,并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城市建设与规划陈列馆在二零零一年七月一日完工并向公众开放,它的地下展厅占地3972平方米,是哈尔滨第一个现代化的展馆,分为展览、展览、接待、办公、沙盘控制、展品储备六个部分。在场馆中心,是一块1:600比例放大的哈尔滨城市建筑规划沙盘,面积为396平方米,包括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动力区,香坊区,展现市区的142.56平方公里。
历史意义
索菲亚大教堂不仅形成了哈尔滨独特的人文风貌,同时也是沙俄侵略东北的见证人,也是哈尔滨市近代史研究的珍贵遗迹。这既是对哈尔滨市文化多样性的一种有益补充,又是对哈尔滨市对外开放,在友好交流,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