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01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实验1-1】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直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2)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烧杯中。
(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2 mL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4)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产生气泡,遇冷凝结成水珠
气态的水(水蒸气)
(2)
固态的石蜡
熔化成液态
液态的石蜡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产生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4)
颗粒状大理石等
产生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1. 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举例:天然气燃烧、铁生锈、粮食酿酒等。
(3)伴随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2.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
(2)举例:汽油挥发、铁水凝固等。
(3)伴随现象:一般是物质的形状和状态等发生改变。
3.判断依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联系: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 同时 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燃烧生成二
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而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 化学性质
(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
(2)举例: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等。
(3)内容: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与什么物质反应、能发生分解等。
(4)确定方法: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2. 物理性质
(1)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举例: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等。
(3)内容:物质的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4)确定方法: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实验1-2】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点燃一根小木条,将其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的现象并记录发生的变化。
实验记录
氧气
二氧化碳
颜色
无色
无色
状态
气体
气体
气味
无味
无味
能否支持燃烧
能 支持燃烧,使火焰燃烧更旺
不能 支持燃烧,火焰熄灭
概念比较:性质和变化
(1)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叙述物质的性质一般用“能、会、易、是、具有”等表示能力或者属性的用语。
(2)变化:是物质运动的过程,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词。
(3)性质和变化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体现 物质的性质。
三、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物质
性质
用途
二氧化碳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用来灭火
乙醇(俗称酒精)
具有可燃性
用作燃料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 物质的性质。
教材习题01
下列词语包含的物质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所区别,该词语是( )。
A. 花香四溢
B. 冰雪消融
C. 蜡炬成灰
D. 沙里淘金
解题方法
“花香四溢”、“冰雪消融”、“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
教材习题03
下列事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碘升华
(2)天然气燃烧
(3)食醋挥发
(4)水结成冰
(5)大理石遇到稀盐酸后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解题方法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是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3)、(4)事例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和(5)事例都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1)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3)物理变化;(4)物理变化;(5)化学变化
教材习题04
酒精是医疗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以下是对酒精的一些描述: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易燃烧;⑥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在上述描述中,哪些是酒精的物理性质,哪些是酒精的化学性质?
解题方法
①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②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③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
④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
⑤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⑥描述的是物理变化
⑦描述的是化学变化
【答案】酒精的物理性质有:①②③④
酒精的化学性质有:⑤
考点一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 海水晒盐
B.酒精挥发
C.甲烷燃烧
D.冰雪消融
【答案】C
【解析】A、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2.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棉花纺线
B.用沙土修筑城墙
C.在甲骨上刻字
D.粮食酿酒
【答案】D
【解析】A、棉花纺线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用沙土修筑城墙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在甲骨上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3.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
B.石灰水变浑浊
C.火焰上冒黑烟
D.棉质芯线烧焦
【答案】A
【解析】A、石蜡受热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焰上冒黑烟,是因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棉质芯线烧焦,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考点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答案】D
【解析】A、铁呈固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铜呈紫红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蔗糖易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碳酸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5.过氧乙酸可有效灭活新冠病毒。下列过氧乙酸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液体
B.有刺激性气味
C.沸点为105℃
D.具有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A、无色液体,描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这些性质都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B、有刺激性气味,描述物质的挥发性,挥发性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C、沸点为105℃,描述物质的沸点,沸点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D、氧化性是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正确。
故选D。
6.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沸点低
C.能支持燃烧
D.不易溶于水
【答案】C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据此判断。
【解析】A、氧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氧气沸点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氧气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三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乙醇用作燃料
B.氯化钠用于制氯气
C.煤用于火力发电
D.木炭用于吸附色素
【答案】D
【解析】A、乙醇用作燃料,是利用乙醇的可燃性,乙醇的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用于制氯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煤用于火力发电,利用煤燃烧放热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木炭用于吸附色素,是利用木炭的吸附性,吸附性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高铁列车依靠车顶的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持续摩擦获取电力.从而维持高速运行。石墨可用于制造受电弓滑板,这一应用与石墨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滑腻感
B.还原性
C.导电性
D.熔点高
【答案】B
【解析】A、石墨具有滑腻感,因此用石墨制成的受电弓滑板能够减小与接触网的摩擦,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高铁动车的高速运行是依靠车顶的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持续摩擦获取电力,该过程中不涉及还原反应,因此石墨制成的受电弓滑板与还原性无关,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受电弓滑板的主要用途是用于输电,因此石墨制成的电受电弓滑板与石墨的导电性有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高铁动车的高速运行是依靠车顶的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持续摩擦获取电力,因此石墨制成的受电弓滑板应该具有耐高温、熔点高的性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作制冷剂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教
【答案】D
【解析】A、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硬度属于物理性质;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故选D。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石蜡熔化 C.铁钉生锈 D.干冰升华
【答案】C
【解析】A、汽油挥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石蜡熔化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铁钉生锈的过程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干冰升华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机杼织布 B.粉碎矿石 C.海水晒盐 D.五谷醇酒
【答案】D
【解析】A、机杼织布,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粉碎矿石,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海水晒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五谷醇酒,生成的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3.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下诗词蕴含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白玉为床,金作马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答案】B
【解析】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选项错误;
B、“烈火焚烧若等闲”指的是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正确;
C、“白玉为床,金作马”,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选项错误;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选项错误。
故选:B。
4.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毒性 B.密度 C.溶解性 D.熔点
【答案】A
【解析】A、毒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
C.无色无味 D.具有可燃性
【答案】D
【解析】A、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6.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答案】A
【解析】A、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常温下呈固态是物质的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熔点高是物质的熔点,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A。
7.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天然气作燃料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D.稀盐酸除铁锈
【答案】A
【分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解析】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A正确;
B、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B错误;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C错误;
D、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将其除掉,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
C.用水银制作温度计 D.用酒精作实验室燃料
【答案】D
【解析】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硬度属于物理性质;
B、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是因为液氮汽化吸热,能使温度降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C、用水银制作温度计,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D、用酒精作燃料,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二、填空题
9.下列叙述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①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不易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略大;
④氧气性质比较活泼,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如助燃;
⑤可以广泛用于冶炼金属、焊接、切割金属等;
⑥氧气能供给呼吸;
⑦广泛应用于高空作业、潜水等;
【答案】①②③ ④ ⑤⑥⑦
【解析】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硬度等,故①②③属于物理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④氧气性质比较活泼,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如助燃;属于化学性质,故填:④;
⑤可以广泛用于冶炼金属、焊接、切割金属等;⑥氧气能供给呼吸;⑦广泛应用于高空作业、潜水等,属于用途,故填:⑤⑥⑦。
10.下列是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里完成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所做的笔记。查阅资料可知:①硫磺有可燃性;②可用于制作火药;③硫磺是一种淡...固体,不溶于水;④取少量硫磺,加热,硫磺熔化成...液体;⑤继续加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特殊气味的气体,上述关于硫磺的描述属于(填序号):
(1)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
(3)物理变化: 。
(4)化学变化: 。
(5)用途: 。
【答案】(1)③
(2)①
(3)④
(4)⑤
(5)②
【解析】①硫磺有可燃性,是在硫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化学性质;
②可用于制作火药,属于物质的用途;
③硫磺是一种淡...固体,不溶于水,描述了硫的颜色、状态和溶解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④取少量硫磺,加热,硫磺熔化成...液体,硫磺由固态转化为液态,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⑤继续加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特殊气味的气体,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数理化1V1家教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