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鱼》,此词条收录于02/15,仅供参考
巴沙鱼(Pangasius bocourti)是????鲶科????鲶属的一种鱼类,也称博氏鲶、卡巴沙等,其名称由来原为越南语“BaSa”“Cá ba sa”的音译。其最长体长达120厘米,外形粗壮呈纺锤状,头背较长,体表光滑无鳞。头部较宽圆,吻端扁平,钝圆鼻,口鼻上有宽白色带,有须2对。成鱼体侧和腹部均呈白色,背部呈黑色或青灰色。背鳍较高,胸鳍腹鳍各一对,臀鳍较大,尾鳍呈叉形。
巴沙鱼原产于湄公河、三角洲以及泰国的湄南河流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东亚地区,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以及中国等,巴沙鱼属热带淡水底栖鱼类,栖息于内陆的溪流、瀑布及湖泊等中。生活于湄公河流域中的巴沙鱼寿命一般为5年左右。
截止2011年,野生巴沙鱼种群数量呈递减趋势。2011年,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无危(LC)。巴沙鱼是湄公河流域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也是越南水产品出口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但大规模集约化养殖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威胁,甚至出现生物累积引发粮食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