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椰子水作为一种天然饮品
每到炎热天气都非常畅销
不过,最近有网友晒出视频
称喝了过期的椰子水后
脸上耳朵都红红的
像喝酒了一样
在视频的评论区
网友纷纷提醒
放久的椰子可能会有毒
还有过喝预开口的椰子水进急诊的案例
椰子变质后会产生什么危害?
它的保质期有多久?
我们该怎么分辨它是否变质呢?
变质的椰子有什么危害?
椰子变质后会产生毒素吗?
确实有这个可能
引起中毒的“嫌疑菌”有以下两种
↓↓↓
第一种是椰毒假单胞菌,虽然它本身并不致命,但能产生一种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或贮存不当,受到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正常的家庭烹饪方法难以消除,致死率高。
第二种是节菱孢霉菌,它能够产生一种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常见于发霉的甘蔗。节菱孢霉菌同米酵菌酸一样耐高温、毒性强,会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但整体来讲,变质椰子致死确实可能存在极端的个例,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生活中更需要注意的是吃不对闹肚子的问题。
作为一种鲜食水果,椰肉和椰子水的营养成分很丰富,尤其糖分很高、酸度低,糖和营养素直接溶于水中而不是藏在细胞里,与其他水果相比,椰子对细菌增殖的抵抗力更弱。
因此,椰子容易受到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污染,特别是在预处理过程中极易受污染,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呕吐、发烧。
分辨椰子好坏有三步
变质的椰子在外观、气味和味道上
明显区别于新鲜椰子
容易被分辨出来
记好这几个判断要点
尽量避免误食
↓↓↓
椰子的保存时间因其成熟度、是否去皮、是否开口以及保存方式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无论是绿皮的椰青还是棕色硬壳的椰皇,因为有外皮保护,保质期相对更长,按品种和成熟度不同可保存10至25天,冷藏可保存1个月。
椰子削皮后塑封冷藏保鲜、削去外皮露出白色部分的椰子,常温下可保存3至5天,冷藏可保存一星期,有的可以保存15至30天。
如果是已经预开口椰子,建议尽快饮用,即便现买现开,如果无法马上喝掉,都需要冷藏,并且放冰箱冷藏也最好不要超过2天。
对于不知道存放多久且未开的完整椰子
怎么判断坏没坏?
可分三步
↓↓↓
摇:椰子应该是坚硬的,里面有液体。如果发出嘎嘎声,或者摇动时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则很可能变质了。
闻:椰子应该闻起来像淡淡的坚果味。如果椰子有酸味、霉味,很可能是坏的。
看:一个椰子有三个孔洞,其中最大的那个孔洞应该是一个干燥的圆圈。如果这里看到任何凸起、发霉,则可能已经坏了。
打开椰子后
如何判断天然椰子水是否变质?
也分三步
↓↓↓
看颜色:好的椰子,椰肉的颜色为白色,椰子水的颜色透明澄清;如果椰子肉的颜色发黄,椰子水十分浑浊,说明椰子水已经坏了。
看状态:完好的椰子水里面没有块状物;如果出现块状物且有明显的沉淀,说明椰子水已经变质。
闻气味:质量好的椰子水有淡淡的清甜味,如果闻到酸苦味,说明椰子水已经坏了,不可饮用。
瓶装椰子水更安全吗?
除了新鲜的椰子外
现在市面上还有不少
经过加工处理的瓶装、盒装椰子水
那么这种椰子水会不会更健康
不用担心变质问题呢?
市售的椰子水饮料,并不只是把鲜椰子敲开之后直接灌装,基本要经过杀菌环节。常温储藏的椰子水一般采用瞬时高温灭菌工艺,保质期为5到12个月不等;冰冻和全程需冷藏的椰子水一般采用巴氏杀菌,更少破坏天然风味,但价格也相对更贵,保质期只有几十天。
虽然椰子水饮料的包装是密封的,微生物无法进入,但是开封后,一样需要尽快喝掉。
好喝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喝
虽然椰子水营养价值高
但并非人人都适用
以下人群
就应该少喝或不喝椰子水
↓↓↓
(向下滑动查看)
1️⃣ 高钾血症患者
椰子水钾含量较高,高钾血症患者要少喝,以免加重病情。
2️⃣ 胃虚脾虚
饮用过多的椰子水,容易使脾胃损伤更为严重,造成腹泻、拉肚子等症状发生,要多加留意。
3️⃣ 肾气弱、频尿
容易频尿、夜尿,肾气虚弱的朋友,不宜饮用过多容易利尿的椰子水,以免影响日常生活,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4️⃣ 有寒喘、寒咳、哮喘症状
常有畏寒症状、容易头痛,且伴随有鼻塞、咳嗽、哮喘等风寒症状者,不建议食用性质偏凉的椰子水,以免症状加剧。
5️⃣ 子宫虚寒
每逢生理期容易有痛经、手脚冰冷,经期需要热敷减缓不适的女性,也不建议饮用椰子水,以避免干扰气血循环,影响子宫功能正常运作。特别是有子宫内膜异位、巧克力囊肿等妇科疾病的女性,更要多加当心。
6️⃣ 怀孕初期
一般认为,孕程前3个月为胚胎发育的关键阶段,保持子宫环境的温暖非常重要。因此,不建议孕妇食用椰子水等性质偏凉的食物,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7️⃣ 产后坐月子
产后妇女在照护上更应避免吹风、食用寒凉、生冷食物,其中,包括避免饮用性质偏凉的椰子水。
想喝椰子水
最好选择新鲜的椰子
已经预开口的要尽快食用
一旦有发酸等异味
就不要再喝了
分享提醒家人朋友~
文章来源
广东科普、人民网科普、科普中国
广东卫生信息、丁香生活研究、保健时报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