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在站立、咳嗽或者用力时,突然发现腹部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肿块,并且伴随着不适甚至疼痛?别担心,这很有可能是疝气。
疝气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了解它之后,你会发现它并没有那么可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常见的健康问题。
什么是疝?
疝气,医学上称为“疝”,是指身体内某个器官或组织通过体内正常存在的或病理形成的薄弱点或孔隙,异常地突入到另一位置。换句话说,就是身体内部的某些组织跑到了不该去的地方。
疝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腹外疝。腹外疝的主要类型包括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和切口疝等。
其中,腹股沟疝最为常见,尤其是在男性中,俗称“小肠气”。其他类型的疝气也各有特点,比如股疝主要出现在女性身上,而脐疝则常见于婴儿和肥胖的成年人。
疝的症状
疝的主要症状就是出现一个突出的肿块,通常在站立、咳嗽或用力时更加明显。
除了肿块,有些人还会感到疼痛或不适,尤其是在搬重物、咳嗽或运动时。有些疝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仅在体检时才被发现。
疝的原因
疝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既有先天性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影响。
比如,腹壁的薄弱处可能是先天形成的,而肥胖、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则是后天因素。
总的来说,任何能增加腹腔内压力的情况都有可能导致疝的形成。
疝的危害
虽然疝本身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疝嵌顿和绞窄疝。
疝嵌顿是指疝内容物(如肠道)卡在疝囊颈处,无法还纳到腹腔内,导致剧烈疼痛、肿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而绞窄疝则更为严重,疝内容物的血供被切断,导致组织坏死,这是一种急症,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另外,疝还会导致持续的疼痛和不适,影响生活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疝可能会逐渐增大,手术难度和风险也会增加。腹股沟疝和股疝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引起便秘、腹胀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肠梗阻。
疝的治疗
治疗疝气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等待、佩戴疝带和手术治疗。
观察等待:对于婴幼儿的腹外疝,随诊年龄的增长,有自愈的可能,可以选择等待观察的策略,看看疝是否会自愈。
佩戴疝带:疝带可以暂时帮助控制症状,但它并不是长期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年老体弱或者暂时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疝带反复压迫、摩擦疝囊颈处,导致疝囊颈瘢痕增生,可能增加疝嵌顿的风向。
手术治疗:这是唯一根治疝气的方法,包括开放性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手术通过修补疝气孔隙,防止内脏再次突出。
治疗原则和手术指征
1.成人男性腹股沟疝患者,一经确诊应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2. 成人女性腹股沟疝患者,虽发病率明显较男性低,但相关证据表明:女性腹股沟疝患者,特别是老年女性,更易出现嵌顿和绞窄情况,应尽早手术治疗。
3.因年老体弱等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手术者,做好围手术期准备等待手术;或选择疝带或疝托进行保守治疗。
4. 对于嵌顿性疝应防止绞窄性疝的发生,视病情行急诊手术。
5. 对于复发疝的手术治疗,需要考虑避开前次手术路径所造成的困难。
如何预防疝气?
虽然有些疝是无法完全预防的,但通过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降低疝发生的风险:
1.保持健康的体重:肥胖会增加腹压,控制体重有助于减少疝气的发生。
2.避免过度用力:搬重物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避免腹部用力过大。
3.戒烟:吸烟会导致慢性咳嗽,增加腹压。
4.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高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5.定期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腹部肌肉,减少腹壁薄弱的风险。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虽然有些疝可以暂时观察,但长期不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嵌顿疝和绞窄疝等。
发现疝相关的症状时,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评估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确保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欢迎关注东院胃好肠优公众号
了解更多肝胆疾病健康科普内容
本文来源:胃好肠优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林莎曼
审核:何旭鹏
审核发布:王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