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是该进行资本化处理还是费用化处理?这一选择不仅牵涉到财务报表,还深刻影响着税务规划和企业的风险管理。特别是在税局稽查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如何区分并合规处理费用化与资本化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风险
今年以来,税务机关对于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税收优惠稽查力度越来越大,可能超过30%的企业被要求专项核查,其中很多企业被质疑的重点之一就是所有研发项目全部费用化,没有任何资本化项目。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资本化的规定采取的是“有条件资本化”的方式。企业在决定将研发费用资本化还是费用化时,面临着多重风险和考量。
资本化判断不当风险
企业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资本化有着严格的条件要求,判断不准确导致不当资本化,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不准及税收风险,如被认定偷税漏税。
费用化的税收风险
当企业将研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时,可以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如果未能准确核算研发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可能会无法享受优惠或面临税务机关核查。
项目时间点评估不准风险
如果企业过早地将研发费用资本化,而项目最终失败或者未能达到预期的经济利益流入,那么之前资本化的费用就会成为企业的损失。
利润调节风险
研发支出资本化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如果企业滥用这一政策,可能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具备调节利润表的损益功能)
在实操中,从外部稽查的政策倾向性上同时还存在这样一个矛盾:从会计准则的原则上看,为了避免企业恶意调整利润,原则上对于“无法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支出,应进行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而对于税局稽查上,全部费用化的处理,尤其是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显然会减少短期内的税收贡献,从这个角度上将,税局稽查上更会“资本化”的倾向性。如果一个企业有大规模的研发费用,却没有形成任何资本化,可能会引起税务机关质疑。
所以,正确选择并准确处理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如何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
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是会计上对于研发费用处理的两种不同方式。
资本化:是指将相关支出计入到资产的成本,是记入资产负债表的科目,资本化支出计入形成资产的成本,通过折旧摊销在使用期内扣除。
费用化:是相关支出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允许资本化,记入利润表的科目;费用化支出是当期发生就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中,以后不再扣除。
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项支出是否增加资产的账面价值。如不能增加就需要费用化,如果可以资本化。
那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下面和聚恒一起来看看会计准则中是如何规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7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1.研究阶段支出
如:意在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等,均属于研究活动。
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开发阶段支出
如: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等,均属于开发活动。考虑到进入开发阶段的研发项目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如果企业能够证明开发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则可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
具体来讲,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了下列5项条件的才能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在判断该无形资产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应当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如企业已完成了研发、测试等全部环节,该项资产已能够达到预期的所有功能。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应具有完成该项无形资产开发并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的可能性。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应区分该项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形式:对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新产品而出售的,应证明新产品存在市场且能产生经济利益流入;对直接将该无形资产用于出售的,应证明该资产能够出售且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应有确凿证据证明完成该项无形资产开发的技术能力、财务基础及其他资源。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应对开发活动的支出单独核算。对于同时从事多项开发活动而无法在各项目间合理分配,以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支出,应进行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概括来讲,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计入“费用化支出”;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计入“资本化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部分,也应计入“费用化支出”。无法区分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
研发资本化的时间点怎样选择?
开发阶段满足资本化确认条件是有一系列迹象的,企业有下列情形时,可以考虑将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进行资本化:
1 开发项目技术方案已经过技术团队进行充分论证并通过,佐证材料包括: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公司立项评审会议纪要等。
2 管理层已经批准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佐证资料包括:开发项目立项申请书、管理层会议纪要、正式批准文件等。
3 开发项目已经充分地进行前期市场调研,说明所生产的产品或开发工艺流程具有市场推广能力,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佐证材料包括: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公司立项评审会议纪要等。
4 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以进行项目开发及后续的规模化生产,佐证材料:经批准的项目工作大纲或科技合同书(含项目预算、开发团队、技术路线等)。
5 开发项目支持能够可靠地归集,佐证材料:开发项目会计核算账、项目支出统计台账等。
资本化费用化的处理方式
那么研发费用该如何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聚恒整理了以下要点,供大家参照。
资本化支出
发生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相关支出时: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达到用途时,结转至“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期末,资本化自出可以有余额,填列在资产负债表“开发支出”项目内。
费用化支出
发生相关费用化支出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
每期期末结转至“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资产负债表日(期末),费用化支出无余额,填列在利润表管理费用下“研发费用”项目中。
税务上的规定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在实务操作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开发支出资本化开始时点的确定,都涉及高度主观、复杂的专业判断,且与企业所属行业的特性密切相关。
这里聚恒要提醒各位老板和财务人员,企业对发生的研发支出无论是进行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都要以合规为前提谨慎处理,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如果您有更多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我们,聚恒财税将竭诚为您服务!
以上观点仅作参考,具体问题需具体分析,欢迎一起沟通交流。
编辑:聚恒财税
原创:未经作者授权,禁止摘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使用本文内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