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哟
每日一药
中药简介
又 名:小石韦、飞刀剑、石皮。
性味归经: 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功 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所属分类: 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
石韦,中药名。为水龙骨科石韦属植物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和根,晒干或阴干。具有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淋证、肺热咳喘、血热出血、崩漏、痢疾、金创、痈疽等。
中药歌诀
石韦苦平逢,利尿通五瘙,
清热兼止血,淋漓喘咳从。
常见搭配
石韦配海金沙
石韦既能清热利湿、通淋止痛,又能凉血止血;海金沙善于清利膀胱、小肠的湿热,具有凉血、通淋的功效。
两药配伍使用,清热利尿通淋、凉血止血作用加强,适用于治疗小便时排出砂石,或小便突然中断、尿道疼痛、腰腹绞痛难忍,小便时灼热刺痛明显,伴尿频尿急、小腹部牵引不适,尿血且伴有疼痛感。
石韦配生蒲黄
石韦既能清热、通淋,又能凉血止血;生蒲黄善于活血散瘀,并能止血、利尿。两药配伍使用,能够加强利尿通淋、散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小便时尿道灼热、排尿疼痛、尿血且伴有疼痛感。
分布产地
分布区域:
1.庐山石韦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2.石韦: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地区。
3.有柄石韦: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广西。
民间传说
司马迁早年在宫廷当官,和其父亲一样,都是吏官,主要记录帝王的生活起居以及朝政大事,实为帝王之“傀儡”。
帝王只许司马迁写颂其功勋而非过错,可司马迁经常不思变通,屡次得罪帝王。后来加之李陵叛变之事,司马迁惨遭帝王之毒刑,事后,司马迁隐居山林,开始撰写史书。
有一天,司马迁突然感觉小便涩痛不爽,低头一看居然是血尿。司马迁不敢和女儿女婿说,便自己翻阅医籍,司马迁得知自己得的是“淋证”。便一个人上山采药,在路过一条小溪时,司马迁看到了溪流石头旁边长了不少原始而简单的蕨类植物,远看去就好象是长在石头表皮上一样,他知道,这就是他要找寻的中药。
而在司马迁以前,有人把鞣制过的皮子称作“韦”,石韦的名字也就因此而来。
古籍摘要
1.《别录》:凡用去黄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不可疗。
2.《神农本草经》: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3.《本草纲目》: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甘,平,无毒。主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苦甘,性平无毒,入肺、膀胱二经。主劳热邪气,五淋癃闭,膀胱热满。痈疽发背,除烦下气,补虚益精。拭去毛,羊脂炒焦用。
石苇清热利水,本入膀胱,而肺则下连者也,宜兼入之。既能清热利水,则无阳亢阴伤之患。
《长沙药解》黄元御
味苦,入足太阳膀胱经。清金泻热,利水开癃。
《名医别录》
味甘。无毒。主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一名石皮。用之去黄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不可治。生华阴。不闻水及人声者。良。二月采叶。阴干。(杏人为之使。得菖蒲良。)
手机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文章来源:龙江中医药文化
惠水县中医医院各科室电话
急诊科:0854-6280855
普通外科:0854-6280670
骨伤科:0854-6281973
肛肠、皮肤科(肝胆):0854-6230118
心脑病科:0854-6283080
肺脾胃病科:0854-6282127
老年病、肿瘤科:0854-6281512
风湿肾病科(血透室):0854-6282912
重症医学科:0854-6280843
针灸推拿科:0854-6283189
妇产科:0854-6281291
儿 科:0854-6531035
康复科:0854-6283176
口腔科:0854-6281953
体检科:0854-6283105
眼耳鼻喉科:0854-6281793
手术麻醉科:0854-6280603
第二门诊部:0854-622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