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本名管谟业,男,中国当代作家,中共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66年,他辍学回乡放牧牛羊。 [22]1973年8月,作为农民合同工到高密县第五棉油厂工作。1976年2月,参军,曾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等职。1978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展露文学天赋。1984年9月,考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5年,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在文坛引起轰动。1987年,《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莫言担任编剧。1988年,《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同年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酒国》。 [23]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丰乳肥臀》。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檀香刑》。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四十一炮》。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生死疲劳》。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蛙》。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6年,当选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副主席。2019年11月,与王振共同创刊《两块砖墨讯》。2020年7月31日,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2021年4月14日,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 2024年3月11日,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以文学的故乡与他乡为主题展开对话。 同年12月,获第19届?2024爱心奖。
人物经历
童年经历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于潍坊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1966年,小学五年级时,时年11 岁的莫言因为出身和言论问题,辍学回家,从此失去了接受正统教育的机会。比辍学更令他孤独的,是贫困的家庭条件。这样的成长环境,也是他最初的写作动力。孤独饥饿的童年经历也在他成年后,转变成了他文字的风格。
莫言
莫言(左)
军旅作家
辍学之后的莫言进入人民公社,开始农村劳动。而后,他借助亲戚关系得以调入县棉花加工厂担任临时工。
自1973年起,莫言屡次尝试报名参军,一直到1976年才幸运地加入了人民解放军。1978年,基于提干的压力与信念,莫言开始正式的文学创作。分别于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和1982年发布《丑兵》,这两部短篇小说的发表,不仅使得莫言成功提干,而且也为其赢得了最初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
1983年5月,莫言调到延庆总参三部五局宣传科任理论干事。1984年秋,著名作家徐怀中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建文学系,他看到莫言的《民间音乐》后,破格给了莫言参加考试的机会,莫言顺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之后,在小说《白狗秋千架》中,莫言第一次使用了“高密东北乡”这个象征家乡的地名,从此也成为他的专用地理名词。
到1985年为止,莫言还发表了《因为孩子》《售棉大道》《民间音乐》《金翅鲤鱼》《放鸭》《白鸥前导在春船》《岛上的风》《雨中的河》《黑沙滩》《三匹马》等一系列短篇小说。这一时期,莫言因为文笔不错,被部队调去从事日常新闻和宣传工作。
崭露头角
1985年初,莫言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同年,冯牧在北京华侨大厦主持莫言创作研讨会,汪曾祺、史铁生、李陀、雷达、曾镇南都高度评价了《透明的红萝卜》。
1986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同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极大轰动。
1987年,张艺谋根据莫言小说《红高梁》改编拍摄了电影《红高粱》。《红高粱》是华语电影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在国内被评为当时年度最佳华语片,也被法国最权威的影评刊物《电影手册》评为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同年,莫言的中篇小说《欢乐》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一、二期合刊,但是作品中的“丑陋不堪”的母亲形象招致了广泛的批判。
1988年4月,莫言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在中国港台地区出版。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看完这部小说后,决定开始翻译莫言小说。1988年秋,莫言参加了中国作协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办的研究生班,在鲁迅文学院期间,莫言创作了长篇讽刺小说《酒国》,被葛浩文誉为创作手法最有想象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中国小说。
1989年,莫言在写作实验上的突破开始升级,创作出长篇小说《酒国》,该作品被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曹元勇形容作品中的语言探索、实验,完全不输给世界上那些先锋的小说家。
1991年,莫言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3年,由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英译本在欧美出版,引起热烈回响,被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为“1993 年全球最佳小说”。
1995年春节,莫言开始在高密创作长篇小说《丰乳肥臀》,采用家族史的方式,波澜壮阔地从清朝末年一直写到改革开放,语言极具爆发力。年底,《丰乳肥臀》由《大家》发表,不久便获得了首届“大家文学奖”,奖金空前地达到十万元。但是得奖当日,莫言遭受了“空前猛烈的袭击”——这部书的“艳名”早就被批为出于商业包装之目的,而后又被冠以“反”和“性变态”的罪名。他还因此受到了很多老作家写告密信的中伤。
莫言(右)与路遥
莫言(左)与大江健三郎
创作高峰
《丰乳肥臀》事件后,莫言沉寂四五年,基本在文坛消失。 [31]1998年,莫言在自己未完成的小说《珍珠奇谈》的基础上,创作出电视文学剧本《红树林》。同年,他把自己重新写成的第一个中篇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寄到《收获》杂志社,并连续在《收获》上发表四个中篇。
1999年莫言根据剧本改写为的同名小说《红树林》发表于《江南》第二期,并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 同年,他于1997年创作的话剧《霸王别姬》荣获中国曹禺文学奖剧本奖。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18位)。 次年,《红高粱》成为唯一入选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
2003年,莫言的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在美国出版,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遗珠”。同年,他创作的话剧《我们的荆轲》斩获中国话剧艺术唯一的专业奖项“金狮奖”最佳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两项大奖。
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当时获奖的呼声很高,最后却意外地以一票之差落选,无缘奖项。《檀香刑》的落选也再次引发了文学界关于茅盾文学奖的争议。 [23]同年,莫言被授予意大利诺尼诺奖,评委会赞扬他的作品“语言激情澎湃,具有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
2006年7月21日,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委员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宣布把文化大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2008年,莫言凭借《生死疲劳》,获得由香港浸会大学主办的第二届“红楼梦奖”。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以表彰他“他的作品中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是历史和现实的并存”,他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 同年12月,因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上的非凡成就及其在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的贡献,莫言获得“2012中华文化人物”提名。
2014年,莫言被授予纽约市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讲“我的故事”。
2016年12月,莫言与贾平凹、高洪波等15人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莫言在《人民文学》第九期发表了新作戏曲文学剧本《锦衣》,开启中国戏剧文学剧本的创作之路。同年11月,香港浸会大学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至2018年,莫言连续创作出京剧剧本《锦衣》、戏曲剧本《高粱酒》、歌剧剧本《檀香刑》。
2019年6月12日,英国牛津大学摄政公园学院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荣誉院士称号,并宣布成立以莫言命名的国际写作中心。据校方介绍,这是牛津大学第一个以中国作家名字命名的研究中心。同年,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迭戈?波塔莱斯大学和秘鲁首都利马被秘鲁天主教大学都被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
2020年7月31日,莫言携获诺奖后首部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读者视野。 [43]2021年,莫言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这是莫言获得的第十三个荣誉博士。此前,香港公开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等多所名校均先后向他颁授荣誉博士。
2023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0年后的最新力作《鳄鱼》,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图书上市半年,央华戏剧于2024年1月官宣,话剧《鳄鱼》创作计划启动。2024年3月,该剧正式进入创排,由赵文瑄、张凯丽、邓萃雯等领衔主演。
2024年3月11日以“文学的故乡与他乡”为名,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与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展开对话。]7月,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莫言“唱”着写出来的重磅新作《锦衣》《酒香》。 ]9月,参加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10月,为艺术家白燕升的新歌《此心安处》题写歌名。 12月,获第19届?2024爱心奖。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个人生活
莫言的爷爷管嵩峰,一生务农,会木匠手艺。
莫言的父亲管贻范,解放前读过四年私塾,解放后一直担任会计,他对后辈教育非常严厉。
莫言的母亲高淑娟,一直登记为管高氏,于1994年去世。
莫言的大哥管谟贤,是华东师范大学63级毕业生,退休前为高密一中副校长,现在是莫言研究会会员。]二哥管谟欣,高中毕业后,就在村里做农活,之后做过农业机械,如今已退休在家中。
莫言经常说他的成功不在写作上,而是有个幸福的家。 莫言与妻子杜勤兰是同乡,1981年,结婚两年的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唯一的女儿管笑笑出生。 受父亲的熏陶,2003年初,管笑笑以一本笔调冷峻的《一条反刍的狗》作为处女作发表。目前,管笑笑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教师。
人物影响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莫言在深入乡村文化的同时也将一些方言带入作品中,以及农村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写过农村生活的作家很多,但都没有莫言这样的纯粹,从外在表现到心理活动和思维、情感,无一不是从农村人的角度展开的,同时还加入了一些民间故事和带有魔幻色彩的现实主义,通过多角度转化,灵活的在故事、幻想、现实之间游走。在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又是一个个复杂的人,既简单又复杂,甚至在他笔下的人物皮囊下都隐藏着一些愤怒感,他是通过那些无善无恶、复杂简单的人物去折射出现实生活的无奈,他的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文化的产物,也是莫言生活的60年代社会现状的直接反应。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自2012年后,提到莫言就不得不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成立以来,涵盖了20世纪以来世界级的优秀作家。巴金、老舍、钱钟书等中国影响力非常深厚的作家都曾被提过名,但从未拿过文学奖,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不单单是他个人的荣誉,对于整个中国文学而言,更是意味着中国以莫言为标高的当代文学终于被世界所接受,所认可,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必定是持久、广泛的。中国作家走进诺贝尔行列,也改善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生存环境,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人物评价
莫言的《蛙》以乡村医生别无选择的命运,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多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叙述和戏剧多文本的结构方式建构宽阔的对话空间,从容自由、机智幽默,体现出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执着的创新精神。(茅盾文学奖 评)
20年持续不断的旺盛的文学写作,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声誉。虽然,他曾一度在创新道路上过犹不及,但他依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红高粱》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瑰丽的莫言小说世界。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冯牧文学奖 评)
莫言的写作一直是当代中国的重要象征之一。他通透的感觉、奇异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精神,以及他对叙事艺术探索的持久热情,使他的小说成了当代文学变革旅途中的醒目界碑。他从故乡的原始经验出发,抵达的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隐秘腹地。他的笔下的欢乐和痛苦说出的是他对民间中国的基本关怀,对大地和故土的深情感念。他的文字既天真又沧桑,他书写的事物既素朴又绚丽,他身上有压抑不住的狂欢精神, 也有进入本土生活的坚定决心。这些品质都见证了他的复杂和广阔。从几年前的重要作品《檀香刑》到2003年度出版的《四十一炮》和《丰乳肥臀》(增补本),莫言依旧在寻求变化,依旧在创造独立而辉煌的生存景象,他的努力,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评)
亚洲文化奖委员会的鹿野至向莫言颁发了荣誉证书,并称赞“他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他的作品引导亚洲文学走向未来”。(亚洲文化奖委员会评委鹿野至 评)
诺奖得主、著名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说:“如果在世界上给短篇小说排出前五名的话,莫言的应该进去。”(诺奖得主、著名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 评)
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无限丰富而又科学严密的想象空间。其写作思维新颖独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语言,展现了中国这一广阔文化熔炉在近现代史上经历的悲剧、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和团结的生活。(诺尼诺奖评选委员会 评)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作家协会 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 评)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艺创作的环境更加宽松,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创作活力不断迸发。广大中国作家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创作出了一大批经得起历史、时代和人民检验的优秀文学作品。莫言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言同志以卓著的文学创作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作家、艺术家自豪的事。(时任文化部部长蔡武 评)
莫言的小说充满方言,可以彻底看到村落的经验是如何给人充沛的生命力,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作家龙应台 评)
莫言是一个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为丰富的人,善于找到具象的语言跟情节,展示自己对于历史和现实的参照。哪怕是一个极小的题目,只要莫言对此有独特的见解,都能将之变为一个很大的架构,同时作品语言行云流水,很了不起。(作家张大春 评)
莫言是一个创造力很旺盛,想像力很丰富,每部作品都不重复,非常具有探索精神,有巨大创造能量,不断挑战自我的作家。(作家何向阳 评)
莫言属于才华横溢的作家,他透视社会人生和历史的视角,非常独特,语言又恣肆狂放,好似掩抑不住内心汹涌的要表达的东西。(作家李静宜 评)
莫言的作品量大质高,既乡土又魔幻,既传统又先锋,创作勤奋又勇于探索,吸收消化得都快。(作家冯杰 评)
在中国文化的转型时期,莫言以自己的方式激活着汉语的表现力。在一个更广大的时空范畴内,他以野性对抗饱受污染的人类文明,着力表现人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的挤压的同时,如何艰难维护自身的尊严和力量。用“野草”这个意象来形容莫言的作品,应该是无误的。(作家李洱 评) 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瑞典汉学家马悦然 评)
跟着小新一起 做时代新青年
图文 I 网 络 封面 I 网 络
校审 I 肖 琪 编辑 I 张 晶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