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日一读: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颜渊篇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②?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①盍(h?)彻乎:盍,何不。彻,西周时流行于诸侯国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②孰与:与谁,同谁。
【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成歉收,国家备用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哀公说:“十分抽二,尚且不够用,怎么能去实行十分抽一呢?”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用度足,国君怎么会用度不足呢?如果百姓用度不足,国君用度怎么会足呢?”
【解读】
在这里,有若阐述了“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提出身为统治者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认为只有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统治者的个人利益才可能得到满足。这是孔子“仁政”思想的一个侧面。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在现代仍旧有其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