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按照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副厅长李学东1月19日“请厅领导学习,请各处室、各单位认真学习研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对照检视!”的批示要求,现将《重读经典: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和《学习时报:如何理解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也是一种官僚主义》两篇理论文章在《新疆交通运输》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供大家深入学习。
重读经典: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
1963年5月29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作报告,针对党和国家机关内存在的各种官僚主义态度和作风问题,提出了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
一起来看!
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
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长期统治的遗产。中国长期是封建社会,一百年来又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官僚主义更是有深远的影响。
官僚主义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命令主义、事务主义、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反对官僚主义,也就必须联系到反对这些主义。当然,不单单是这七种,但这七种特别突出。
官僚主义有各种表现,我现在把它分开来说。
第一种
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将误国误民。这是脱离领导、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党的路线、政策再好,如果执行的业务部门给阻塞住了,那就是把党和群众隔开了。所以我把这种官僚主义列为第一种。这种官僚主义是领导者尤其是高级领导者必须时时警惕的。
第二种
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
一个人站在领导地位,不虚心,不平易近人,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懂,只要有这种思想并且在作风中表现出来,就危险了。这种人大概总是不去抓业务,觉得我是领导政治的,人家的话听不进去,觉得琐碎,也不研究人家讲话的内容,结果就蛮横专断,瞎乱指挥。
第三种
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这是无头脑的、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
常有人说:“我做个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好像这种官僚主义还能容许似的。我看,这种官僚主义也要批判。如果是个普通干部,忙忙碌碌,有时方向不大清楚,那还可以谅解。如果是个领导干部,怎么能容许他是个事务主义者呢?
第四种
官气熏天,不可向迩;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颐指气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风粗暴,动辄破口骂人。这是老爷式的官僚主义。
第五种
不学无术,耻于下问;浮夸谎报,瞒哄中央;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功则归己,过则归人。这是不老实的官僚主义。
第六种
遇事推诿,怕负责任;承担任务,讨价还价;办事拖拉,长期不决;麻木不仁,失掉警惕。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
第七种
遇事敷衍,与人无争;老于世故,巧于应付;上捧下拉,面面俱圆。这是做官混饭吃的官僚主义。
第八种
学政治不成,钻业务不进;语言无味,领导无方;尸位素餐,滥竽充数。这是颟顸无能的官僚主义。
第九种
糊糊涂涂,混混沌沌,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一问三不知,一曝十日寒。这是糊涂无用的官僚主义。
第十种
文件要人代读,边听边睡,不看就批,错了怪人;对事情心中无数,又不愿跟人商量,推来推去,不了了之;对上则支支吾吾,唯唯诺诺,对下则不懂装懂,指手画脚,对同级则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这是懒汉式的官僚主义。
第十一种
机构庞杂,人浮于事,重床叠屋,团团转转,人多事乱,不务正业,浪费资财,破坏制度。这是机关式的官僚主义。
凡是机关大而人多的地方,必定要出官僚主义,这几乎成为规律了。那里的领导人即使精明强干,也会有官僚主义。因为那个机关本来不需要那么大,机构搞得那么臃肿,一定会有很多人不办事情,吵吵嚷嚷,很多事情在那里兜圈子,办不出去。把机关搞小,有事情一商量就解决了。
第十二种
指示多,不看;报告多,不批;表报多,不用;会议多,不传;来往多,不谈。这是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官僚主义。
第十三种
图享受,怕艰苦;好伸手,走后门;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请客送礼,置装添私;苦乐不均,内外不一。这是特殊化的官僚主义。
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第十四种
“官”越做越大,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房子越大越好,装饰越贵越好,供应越多越好;领导干部这样,必定引起周围的人铺张浪费,左右的人上下其手。这是摆官架子的官僚主义。
第十五种
假公济私,移私作公;监守自盗,执法犯法;多吃多占,不退不还。这是自私自利的官僚主义。
第十六种
伸手向党要名誉,要地位,不给还不满意;对工作挑肥拣瘦,对待遇斤斤计较;对同事拉拉扯扯,对群众漠不关心。这是争名夺利的官僚主义。
第十七种
多头领导,互不团结;政出多门,工作散乱;互相排挤,上下隔阂;既不集中,也无民主。这是闹不团结的官僚主义。
第十八种
目无组织,任用私人,结党营私,互相包庇;封建关系,派别利益;个人超越一切,小公损害大公。这是宗派性的官僚主义。
第十九种
革命意志衰退,政治生活蜕化;靠老资格,摆官架子;大吃大喝,好逸恶劳,游山玩水,走马观花;既不用脑,也不动手;不注意国家利益,不关心群众生活。这是蜕化变质的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发展到这个程度,就严重得很了。一个干部、一个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革命的热情,要有朝气、有干劲。革命热情一衰退,政治上就要蜕化了。
第二十种
助长歪风邪气,纵容坏人坏事;打击报复,违法乱纪,压制民主,欺凌群众;直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作奸犯科,害党害国。这是走上非常危险道路的官僚主义。
我举了这么多种官僚主义,分析不一定很科学,也不是说在一个机关中所有各种官僚主义都已经发生。但是,必须看到,官僚主义在我们执政的党内,在我们的国家机关内,的确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在我们领导干部中,官僚主义严重的虽然是少数,然而,正如党中央三月一日的指示〔1〕上所说,官僚主义的态度和作风已经给我们的工作造成许多损失,如果听其发展,不坚决加以克服,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我们绝不能容许官僚主义再继续发展下去。
学习时报:如何理解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也是一种官僚主义
提问:楼巍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党委书记
最近研读了《反对官僚主义》一文,里面详细列举了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其中第三种就是“无头脑的、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请问,如何理解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也是一种官僚主义?
解读:刘炳香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从作风建设入手,聚焦包括官僚主义在内的“四风”问题,以小切口取得大成效。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周恩来于1963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给20种官僚主义逐一画像。其中,他用“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描画“无头脑的、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50多年过去了,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仍然龟缩在角落里,不时伸头出来招摇。是时候深挖根源、痛下决心改掉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了。
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具有官僚主义的危害性。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看上去“勤政”,实则是“官僚”。其“做事情没有调查”,自视高明,心中无数主意多,朝令夕改,领导辛辛苦苦,群众劳而无功;“对人员没有考察”,主观臆断,跟着感觉走,凭印象甚至凭关系评价人、使用人,不能用人之长,不能做到人岗相适,结果浪费人才,既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也造成人际关系复杂化,甚至造成不良的政治生态,结果看上去大家都很忙,但有人怀才不遇,有人力不从心,单位工作无头绪、无效率;“发言无准备”,自以为是,或不研究政策,无想法、办法,离题万里,夸夸其谈,或无逻辑、无目标,单纯宣泄情绪,无益于问题解决、目标实现,或临时起意、临时动议,搞得大家措手不及,怨声载道;“工作无计划”,无头无脑,得过且过,辨不清努力方向,搞不懂工作价值,自己疲于奔命,也让下属无所适从,总是处于随时待命的紧张状态,苦不堪言。
官僚主义“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但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更易得到生存空间。因为辛辛苦苦,反倒容易博人同情,自己也习惯用“没有功劳有苦劳”聊以,或做挡箭牌,这反而降低了改掉官僚主义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从全党角度看,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出现在哪里,哪里就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形成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其危害容易被忽视,产生温水煮青蛙效应。因此领导干部要把戒除官僚主义置于赢得民心、维护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高度来认识,把改掉官僚主义作为关系“国之大者”的重大问题来解决。从干部个人角度看,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扭曲干部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导致决策失误、诱发腐败,危害党的事业,破坏党的形象,毁掉个人前程;而干部的工作无章法、忙乱无效率,经常的“5 2”“白加黑”,既损害干部身体健康,也扭曲干部心理,损害心理健康。从社会角度看,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使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得不到应有的收益,浪费社会资源、国家财富,直接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具有官僚主义的顽固性、反复性。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行为背后是一种风气,它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可能一下子清除。领导干部难免受到环境影响,要改掉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组织角度说,要不断加强干部管理,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干部行为,压缩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的生存空间;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让官僚主义成为过街老鼠,冒头就打。从干部角度看,领导干部要有改掉官僚主义的坚定决心和坚决态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无论大事小情,放下架子、放平身段,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的改变需要外在压力,更需要内生动力。外在压力来自党组织的明确要求和及时督促、提醒,以及群众监督,尤其是新闻媒体的监督等;内生动力源自领导干部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守初心、担使命。领导干部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党性修养,自觉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为戒除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提供保证。工作能力强,确保工作目标明确,实现目标有思路、有计划、有措施、有纠错预案、有补救办法,使每项工作有序、有效进行,使工作目标得以真正实现,那么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就会完全失去市场。这迫切需要领导干部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和目标管理能力。一要把所有工作按照与目标的关联度进行排序,抓住重点,妥当分配时间、做出工作计划,有效配置资源,确保重点工作得到落实。二要学会“弹钢琴”,统筹兼顾。每个部门、每个成员都要动起来,但要有统一指挥,要互相配合。工作千头万绪,各方面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部分都要点一下,但又不能对各项工作平均用劲,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
领导干部的能力要在学习中提高,不断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不断增长见识,“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在实践中磨练,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主动到一线岗位磨练意志、锤炼品质,增强群众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总结中升华,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并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借鉴他人经验,补短板强弱项,养成在观察世界的同时反思自己、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总结提炼经验的习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从工作操作层面封堵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工作方法上的每一次改进,都能消减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冒头的机会。改进工作方法,最基本的有三点。
一是做好调查研究,解决脱离实际,心中无数主意多的官僚主义瞎指挥问题。调查研究是了解实际的基本方法。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从实际出发谋划和推进工作。调查中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去,好的差的都要看,表扬和批评都要听,历史的、现状的都要了解。对调查来的信息要综合处理、分析研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举一反三。
二是走好群众路线,解决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问题。干部与群众结合在一起,动员群众、宣传群众,使群众了解并参与到工作中来,因为了解而理解,因为理解而支持。实践证明,“群众参与的事情,即使遇到困难,即使有的搞错了,他们也能忍受,很少埋怨;相反,实行命令主义,搞对了群众也不满意。”任何时候,干部要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干群同心,其利断金。
三是用好信息科技手段。工作手段智能化已经是大势所趋。领导干部要提高科学素养,增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高沟通效率、服务水平、工作效能。如,要懂网用网,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实现网上网下“双空间”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把网上听发声与网下解民忧结合起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拓宽监督渠道,为群众创造监督、评判干部工作的条件,形成制度安排,督促领导干部虚心接受人民监督,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形成常态。
责任编辑:朱鹏 执行编辑:米乃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