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指纹浅是什么原因,从“指纹”辨别小儿疾病

点击蓝字

引导关注

小儿指纹是指3岁以内小儿两手食指掌侧前缘部的浅表络脉。望小儿指纹是观察3岁以内小儿指纹的形色变化以诊察病情的重要方法。  

小儿指纹诊法始见于唐?王超《水镜图诀》,是由《灵枢?经脉》“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后世医家如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清?陈复正的《...集成》、林之翰的《四诊抉微》、汪宏的《望诊遵经》等,对此法都有详细的论述和发挥,使之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对诊断小儿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食指掌侧前缘络脉为寸口脉的分支(其支从腕出别上,循次指内廉,出其端),与寸口脉同属手太阴肺经,其形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寸口脉的变化,故望小儿指纹与诊寸口脉意义相同,可以诊察体内的病变。加之3岁以内的小儿寸口脉位短小,切脉时只能“一指定三关”,诊脉时又常哭闹,气血先乱,使脉象失真。而小儿皮肤较薄嫩,食指络脉易于观察,故常以望指纹辅助脉诊。 

  诊察小儿指纹时,令家长抱小儿面向光亮,医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再以右手拇指的侧缘蘸少许清水后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部推擦几次,用力要适中,使指纹显露,便于观察。 

正常小儿指纹

1.指纹特点 

  在食指掌侧前缘,隐隐显露于掌指横纹附近,纹色浅红略紫,呈单支且粗细适中。 

  2.影响因素

  小儿指纹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幼儿络脉显露而较长;年长儿络脉不显而略短。皮肤薄嫩者,指纹较显而易见;皮肤较厚者,络脉常模糊不显。肥胖儿络脉较深而不显;体瘦儿络脉较浅而易显。天热脉络扩张,指纹增粗变长;天冷脉络收缩,指纹变细缩短。因此,望小儿指纹也要排除相关影响,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病理小儿指纹

对小儿病理指纹的观察,应注意其纹位、纹态、纹色、纹形4方面的变化,其要点可概括为: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1.三关测轻重

  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为风关,第二节(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为气关,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为命关。 

  根据络脉在食指三关出现的部位,可以测定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

  指纹显于风关:是邪气入络,邪浅病轻,可见于外感初起。

  指纹达于气关:是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指纹达于命关:是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指纹直达指端(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据现代研究,心气心阳虚衰和肺热病患儿,大多数指纹向命关伸延,这是由于静脉压升高所致。因指纹充盈度与静脉压有关,静脉压愈高,指纹充盈度就愈大,也就愈向指尖方向发展。血虚患儿由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则指纹变淡。

  

2.浮沉分表里

  指纹浮而显露:为病邪在表,见于外感表证。因外邪袭表,正气抗争,鼓舞气血趋向于表,故指纹浮显。

  指纹沉隐不显:为病邪在里,见于内伤里证。因邪气内困,阻滞气血难于外达,故指纹沉隐。  

3.红紫辨寒热

  指纹的颜色变化,主要有红、紫、青、黑、白等。

  指纹偏红:属外感表证、寒证。因邪正相争,气血趋向于表,指纹浮显,故纹色偏红。

  指纹紫红:属里热证。因里热炽盛,脉络扩张,气血壅滞,故见紫红。 

  指纹青色:主疼痛、惊风。因痛则不通,或肝风内动,使脉络郁滞,气血不通,故纹色变青紫。

  指纹淡白:属脾虚、疳积。因脾胃气虚,生化不足,气血不能充养脉络,故纹色淡白。

  指纹紫黑:为血络郁闭,病属重危。因邪气亢盛,心肺气衰,脉络瘀阻,故见紫黑。

  一般来说,指纹色深暗者,多属实证,是邪气有余;纹色浅淡者,多属虚证,是正气不足。故《四诊抉微》说:“紫热红伤寒,青惊白主疳。” 

  

4.淡滞定虚实

  指纹浅淡而纤细者,多属虚证。因气血不足,脉络不充所致。

  指纹浓滞而增粗者,多属实证。因邪正相争,气血壅滞所致。

扫码关注

师机敷方堂

传承经典 守正创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