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品茗闻香听雨 4大雅事,古人十大雅事——焚香、抚琴、对弈 、品茗、酌酒、听雨、莳花、..

品茗闻香听雨 4大雅事

焚香 ? 静心涤尘

《焚香》? 明?高启

斜霏动远吹,暗馥留微火。

心事共成灰,窗间一翁坐。

由来:

焚香始于先秦祭祀,至宋代成为文人日常。黄庭坚被称为“香癖”,认为香可“净气”,常闭目静坐焚香以涤荡俗念。古人制香讲究“合香”,将沉香、檀香等混合,追求香气层次,甚至以香计时,如“一炷香”为时间单位。苏轼贬谪黄州时,以焚香静心,写下“扫地焚香闭阁眠”,展现超然心境。

品茗闻香听雨 4大雅事

抚琴 ? 清音涤心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来:

古琴被视为“圣贤之器”,魏晋嵇康称“琴德最优”,临刑前弹《广陵散》成绝响。陶渊明不通音律,却置无弦琴于室,酒后抚弄,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宋代文人以琴参禅,李公麟《西园雅集图》描绘苏轼等人抚琴论道的风雅场景。

对弈 ? 谋略参禅

《约客》? 宋?赵师秀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由来:

围棋古称“手谈”,南北朝时设“棋品九等”,影响日本九段制。李渔《闲情偶寄》调侃“观棋不语”之苦,喉间痒如蚁爬。金谷园雅集首创“罚酒三斗”规则,王羲之兰亭雅集以曲水流觞赋诗,未成者罚酒,称“金谷酒数”。

品茗闻香听雨 4大雅事

品茗 ? 禅茶一味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张可久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由来:

唐代陆羽著《茶经》,奠定茶道基础;宋代“点茶法”盛行,斗茶比试汤色、水痕,黑釉建盏因衬白沫而风靡。苏轼与僧人试“点茶三昧”,以兔毫盏盛茶,喻其澄澈如酒。日本抹茶道即承宋制,至今珍视建盏。

品茗闻香听雨 4大雅事

酌酒 ? 醉里乾坤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由来:

酒神精神源自道家,庄子宁做泥龟不羡千里马,追求自由。魏晋名士借酒避祸,刘伶作《酒德颂》,醉卧800年成传说。王绩为酒辞官,自酿“焦革酒法”,李白更以酒入诗,称“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品茗闻香听雨 4大雅事

听雨 ? 天地共鸣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由来:

张潮分四时听雨:春雨读书、夏雨弈棋、秋雨检藏、冬雨饮酒。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写尽客居孤寂,而白居易“梦里长青苔”则以雨声入梦,化虚为实。古人以雨为诗媒,雨打芭蕉、竹窗滴沥皆成意境。

品茗闻香听雨 4大雅事

莳花 ? 草木寄情

《山园小梅》? 宋?林逋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由来:

林逋隐居孤山,植梅养鹤,称“梅妻鹤子”。隋唐插花从佛前供花演变为居室雅饰,李后主创“锦洞天”,满室插花如仙境。清代朱锡绶以花喻女子,如“菊为才女,兰为绝代美人”,赋予草木人格。

品茗闻香听雨 4大雅事

候月 ? 孤影哲思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由来:

古人观月须临水独往,张若虚于江畔写《春江花月夜》,李白醉捞江月成佳话。苏轼“明月几时有”寄兄弟情,王安石“明月照我还”抒归隐志,月成为跨越时空的情感载体。

品茗闻香听雨 4大雅事

寻幽 ? 山水悟道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由来: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展露禅意,陶渊明虚构桃花源,寄托避世理想。古人寻幽不重征服,而求“深邃幽缈”,如李白登庐山观瀑,感“飞流直下三千尺”,实为心与天地对话。

品茗闻香听雨 4大雅事

读书 ? 书卷养气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由来:

古人视读书为“进德修业”之事,金圣叹称“红袖添香读闲书”为至乐。黄庭坚言“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苏轼贬谪海南仍携书自随,以“腹有诗书气自华”自勉。书斋焚香、品茗、赏画,构成文人精神桃源。

品茗闻香听雨 4大雅事

结语

十大雅事根植于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融合艺术、自然与生活智慧。从兰亭雅集的曲水流觞,到西园雅集的琴茶书画,雅事不仅是消遣,更是文人构建精神世界的方式。其形成多因乱世避祸(如魏晋饮酒)、盛世崇雅(如宋人点茶),亦含对生命境界的追求。今人效仿,未必求形似,但可借其神韵,于喧嚣中觅一方清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