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欢我的栏目,记得点关注哦!
「丧亲哀伤沉思录」
如果说丧亲的路是世界上最黑暗最长最难走的路,经历过的人一定不会反驳。但是和生来疾苦的人相比,好像又的确显得矫情,毕竟我们如此痛苦,是因为得到过,爱过,拥有过。
但丧失这件事情,就像是做了一桌子你最爱吃的菜,刚动筷子吃了两口,突然就被人叫走的感觉再放大一千倍。要是从未吃到过,从未被许诺过,也就有什么吃什么,能过什么日子就过什么日子。左右一开始就认命,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对比,那么多的不甘心,那么多的遗憾,那么多的悔恨,那么多的爱而不得,那么多的舍不得和放不下。
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温室,我们自然也经得起风吹雨打,但是温室里呆惯了,花儿本就格外脆弱。那到底是花儿错了,还是温室错了呢?如果从未吃过那么好吃的糖,自然也不会总惦记糖果的味道了。就像是靠翻找垃圾桶存活的人,从来不期待有大餐吃一样。
但是,失去从得到的那一刻,就如影随形了。只是,我们忘记了,我们从来不可能拥有任何东西,除了我们的意识和肉体,其他都是生命的馈赠。毕竟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一无所有。所以死去的时候,自然也只能带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其他万般带不走。
到底有什么是真正属于我们的?既然从未真正属于过我们,又何来的失去呢?
丧亲路上的第一缕曙光
作为一个经历过两次重大丧失,重获新生的哀伤疗愈师,我坚定的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地迎接丧亲路上的第一缕曙光。
这道曙光,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生命之光——沉睡的生命发出的一声怒吼:我为何会哀伤。
只要你愿意去聆听这个声音,并且愿意顺势去寻找答案,深入的了解哀伤,我们也就见到了丧亲路上的第一缕曙光即:哀伤疗愈的指引。
今天,我就将这一缕曙光,洒进你的世界,是选择视而不见,继续沉沦,还是选择走进光里,自我救赎,你来决定。
如果你选择沉沦,那么你现在就可以选择离开。
但如何你想走进光里,那就去知晓你为何会哀伤。
我为何会哀伤?
哀伤是指在丧亲者在失去挚爱之人后,引起的复杂的身体和心理反应,他会影响我们的认知,社交,心理,健康,生活等很多方面。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依德在他的《哀伤与忧郁》的论文中写到,深切的哀伤是对失去所爱之人的反应,和抑郁很像,也有着同样的痛苦心境,同样失去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同样失去接纳新的爱的客体的能力,以及同样远离任何可能想到所爱之人的场景和活动。
所以,很多有一定心理自救意识的人,会第一时间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而面对这种重大丧失导致的哀伤反应,没有哀伤心理学基础的心理医生,通常会轻易诊断出抑郁症的结论。毕竟哀伤的初期,重度的哀伤反应是那么的像抑郁症。
而事实上,哀伤并不是病,但也不排除部分丧亲者的哀伤会和抑郁症共病。
弗洛伊德还指出,这种对自我的抑制和限制,其实,只是丧亲者对哀伤的完全虔诚的表达,所以自然不会给任何其他目的或兴趣留有余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漫长的哀悼期里,几乎感受不到任何的快乐和生命的意义。
因为悲伤,虽然没有标准的姿势,但是悲伤有悲伤的样子。
哀伤包括悲伤与哀悼两个方面的反应。
其中,悲伤是我们失去某人某物时产生的正常情感反应,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现象。而哀悼,是我们对逝者主动做出的情感的表达和悼念行为,也就是对我们的悲伤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对待我们的悲伤。悲伤是不可控制的承受,哀悼是主动做出的选择。
悲伤作为人类共同的情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是哀悼是每个丧亲者的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哀伤独一无二的特性。
换句话说,对你而言,你的哀伤反应无论是什么,都不奇怪,都是你这个个体生命做出的独属于你一个人的反应。悲伤虽相似,对悲伤做出的反应却各不相同。
哀伤的过程,会让我们尽情的体验悲伤的体验,同时也会照见我们过去所有的创伤,认出我们我们真实的内在世界。
我们会被迫去审视自己过去几十年的人生,会被命运按头去复盘和反思,会被更高的生命意图,指引着去校准我们的意识心。这个过程就必然会伴随着自我的整合,创伤的疗愈和旧有模式的清理。
当我走进了光里,
我在光里看清了我接下来的路。
我即将走过一段什么样的路?
第一段路:急性哀伤期
急性哀伤期通常是发生在丧失的初期,一般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但并不代表半年以后,阵痛期就一定会结束,个体依然存在差异。
在这个时期内,丧亲者会有剧烈的痛苦反应,而且很难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有效的缓解。就像是一个受了重伤的人,刚从手术室出来,一定有一个漫长的疼痛和卧床不起的过程。在这个时期,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允许自己受伤,允许哀伤尽情的表达和释放,给自己时间疗愈伤痛。
这段路最大的特征:Z字型曲折向前
这段路最大的障碍:需要过生死关,情关,破我执,了悟生命的实相,破幻相,最后翻越事实这座大山,并疗愈自己因过关留下的满身伤痕。
我个人认为,这段路是丧亲后最难走的一段路,虽然绵延向前,但是道路曲折,障碍重重,还会经历左右来回的震荡。当然,对于经济或者现实状况非常糟糕的人来说,最难走的路往往是后面的适应和重建阶段。因为他们连悲伤的时间都没有。
在这个时期,我们想不通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又凭什么为什么要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我们不敢相信也无法接受,我们极力的否认,不断的想要通过各种假如和如果改变结局。
曾经,一直坚信,死亡离自己和家人很遥远,也从不信命,但终究是没能躲过生死和命运的拷打。生命终究是把我们推到了生死关面前,这个生而为人最大的课题,我们此刻逃无可逃。
一直坚信,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的爱情和自己虽然没什么关系,但是普普通通的幸福和相守肯定是命定的事实。但没想到,最终连这最简单的愿望都成为了奢求。过情关,破情执,曾经离我们多么遥远的话题,今天却成为了我们自己的课题。
一直坚信,痛苦是别人的,幸福才是自己;不幸是别人的,幸运才是自己的;曲折是别人的,顺遂才是自己的。但是,幸福戛然而止,幸运好似被收回,顺遂成为了过去。多么荒谬,多么可笑,整个三观好像都被震碎了。从次,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成为了自己新的修持。破我执,破幻相的课题,整个余生都将渗透进我们的生命历程。
最后,这一路摸爬滚打,被折磨的伤痕累累。一会想着,一辈子就活在回忆里算了,因为实在想不通接受不了;一会又想通了,觉得为了责任和担当蒙着头往前走算了。一会觉得只想解脱,一会又只想努力活着。一会崩溃了,一会又自愈了。每天都像是坐着情绪的过山车,走着Z字型的路,在过去和当下不断的横跳,前后左右来回不停地震荡。最后,还要在清醒的时候,默默的舔舐自己的伤口。这一路,活脱脱像个哀伤的疯子,命运的可怜虫。
第二段路哀伤整合期或病理性哀伤
当经历急性哀伤期的释放和表达后,如果我们能把丧失的哀伤整合进自己的生活,接受现实,安置好逝者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并建立起新的生命的意义。我们也就顺利的走过了最危险最难的这段路,步入到哀伤的安全区——哀伤整合期。
当我们开始懂得,从此哀伤会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生命的全部,能够和哀伤和平共处的时候,这个就叫做哀伤整合期。我们会深刻理解,我们往后的人生只不过多了一种全新的情绪体验,就像喜悦,快乐,伤心,痛苦一样的存在,这种情绪体验就叫做“哀伤 ”。它会因为各种触发而出现,但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尽管出现的时候我们的感受并不好,也只是在重复体会着一种已经熟悉的新感觉而已。
但是,如果丧失过了六个月,甚至是过了一年过了两年,痛苦始终不能缓解,还是像最初那么严重,甚至变得更加严重。可能就意味着,我们走上了哀伤的岔路,即正常哀伤演变成了病理性哀伤,也叫复杂性哀伤或者延长哀伤障碍,这表示我们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果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而我们不自知,或者不能积极寻求一定的心理支持,对我们的不良影响可能会持续很久,或者产生更多严重的后果。
如果你真的不小心踏上了这条岔路,你也不必恐慌。请你先相信,那也是你的必经之路,因为生命中从来没有白走的路。有时候,走错路是走对路的前提,只不过要多承受一些磨砺。但纵然如此,也一定不是老天要惩罚你,而是你的生命需要这些磨砺去提升自己。而这种情况,通常是我们前期过度压抑和逃避的结果。
那这条路的解决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退回到第一段路上,调整姿态,重新用正确的方式再走一遍。在岔路上及时刹车,及时掉头,不要因为沉没成本或者不敢面对继续一意孤行。
这段路最大的特征:说来就来的狂风暴雨迷雾森林孤独而黑暗的高压环境
这段路最大的障碍:需要独自穿越没有逝者的世界 需要勇敢的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三段路:无路之路
第三段路,是一段没有路的路,想要前行,路就在脚下,但是被一片废墟阻挡着,心要怎么走,就会是什么路。但是心不动,废墟不清理,脚不迈步,就无路可走。也因为这段路,是未来之路,所以是每个丧亲者从同行到分开独自前行的起点。也是生命的重建,命运的转折,全新的人生剧本。
这段路最大的特征:路在废墟之下,也在废墟之上
这段路最大的障碍:心魔
在这段路上,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各种各样的心魔。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卑、恐惧,焦虑,绝望,迷茫,无助。也是对我们生命的一次洗礼。
剧本如此安排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全新的更高的人生只有全新的自己才能承接的住。破除集体意识或者个体潜意识里的各种限制性信念,找到真我,让小我意识与更高的自我意识对齐。
如此,我们的生命就正式踏上了验证我本自具足的创造之旅。让真正的我成为命运的编剧和主导,过上清醒而心想事成的人生。
这条路,你不是一个人。
别怕,有我在,有我们在,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