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提升品位,阅读改变生活
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生活美学|书单推荐
点击下方“黑三角”收听
易中天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时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大江:指长江。✦淘:冲洗,冲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远处那残存营垒的西边,据人们说,是三国时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里乱石高耸,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岸边,卷起的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
✦雪:比喻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像图画一样的壮丽,那时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啊。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刚嫁给他,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英姿雄健风度翩翩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
✦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从容地在说笑闲谈之中,曹军便灰飞烟灭般被击溃。
✦樯橹(qi?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人们一定会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事业未成我却过早地满头白发。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花白的头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同一场梦,我举起酒杯,将酒洒向这月光下的江面,向古时候的英雄表达我的悼念。
✦一尊还(hu?n)酹(l?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注释】
1.赤壁:赤壁之说不一,实际上三国时周瑜击败曹操大军的赤壁是在湖北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
2.周郎:即周瑜。
3.公瑾:周瑜字公瑾。
4.小乔:周瑜妻。
【译文】
滚滚长江不停向东流去,千古的英雄人物都已经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和曹操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好比是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有着威武的仪表,神采照人。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不禁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愁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好比一场梦一样,我且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赏析】
这首词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他以赤壁怀古为主题,将奔腾浩荡的大江波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和千古而来的风流人物,酣畅淋漓地泼墨挥写于大笔之下,抒发了词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词中也流露着壮志未酬的感慨和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但这种感慨和遗憾并非失望和颓废。它向人们揭示:千古风流人物身名俱灭,但江山长在,江月长留,当举酒相酹。
【关于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风的典型代表,也最能体现他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本课三篇是宋词的代表,教材意在本课让学生在初中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宋词。本词与《京口北固亭怀古》为豪放派风格代表,是学生了解宋词和豪放词风的一个窗口。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
2、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思路,理解主旨,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品读经典,了解词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词人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赤壁因三国赤壁大战而家喻户晓,后世人们来到这里必得感慨一番,其中苏轼被命运安排,辗转到此,时间不长,但却留下三篇赤壁奇文。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之一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者及背景:
1、苏轼:①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②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③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④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⑤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⑥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三、分析全词,探究情感
(一)分析上阙
1、男生集体朗读。
2、交流三个问题:
(1)人们认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写得好,你觉得呢?
①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②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
③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
④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
(2)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你觉得其中描写精彩的地方在哪几个字?
明确: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
(3)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一时多少豪杰”又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3.自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阕内容。
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二)分析下阙
1、女生集体朗读。
2、下阕围绕周瑜这个人物进行挖掘:
(1)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明确:年轻有为,春风得意,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
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以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补充: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2)为什么只写周瑜,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戴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补充:映衬——既是“以乙托甲”,也是“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3)因为周瑜的人生“开挂”,让想到自己现状的苏轼感慨不已。其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是否表现了他的消极态度,说明理由。
明确: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
②但从全诗主题看,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诗人悲观失望的自白。我们应该更多地体味作者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追求。
③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是苏轼旷达乐观的体现。
因此“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是《赤壁怀古》的理趣所在。
3、朗读下阕,总结下阕内容。
下阕第一层描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四、合作探究:
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豪放词的风格可见一斑。《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②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特别声明:以上素材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争议需要交涉,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消息。做平台不易,谢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