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眼睛模糊看不清一会儿又好了
最佳答案:
一、视力下降
视力下降是眼科最主要的症状,可有远视力下降和(或)近视力的下降,表现为视物模糊、看近和(或)看远不清、眼前雾样或黑影遮挡甚至黑蒙。
成年人在40岁左右,由于晶状体的硬化、弹性下降和睫状肌功能的减退导致眼调节功能的逐渐减弱,近点后移,出现近视力的下降,这种生理现象称为老视(presbyopia)。眼科疾病常导致视力下降,视觉系统的任何病变,以及一些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视觉系统的全身性的疾病都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根据视力下降的缓急将视力下降可分为:
(一) 急性视力下降
急性视力下降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眼局部(尤其是视网膜)急性缺血是引起急性视力下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据缺血引起的组织损害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或者持续性视力下降。
急性持续性视力下降根据是否伴有眼痛,分为:
1. 急性无痛性视力下降
多见于眼的持久性循环障碍。视网膜出血水肿、缺血缺氧引起视网膜功能损伤和(或)玻璃体积血遮挡而导致视力的急剧下降。常见于下列疾病:
(3)玻璃体混浊
3.视网膜脉络膜疾病
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包括炎症、变性、缺血、肿瘤、外伤、中
(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2)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3)玻璃体积血
(4)视网膜脱离
(5)黄斑病变
(6)急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7)中毒性弱视
2.急性疼痛性视力下降
急性疼痛性视力下降多见于眼部活动性炎症或外伤,常出现眼前段组织充血,常见于下列疾病:
(1)角膜炎
(2)前部葡萄膜炎
(3)眼内炎
(4)出血性脉络膜脱离
(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或继发性青光眼
(6)急性视神经炎
(7)眼外伤
(二)慢性视力下降
视力逐渐减退,病程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十年,通常不伴眼痛,但可能伴有眼局部不适或其他部位疼痛,例如头痛等。引起慢性视力下降常见的疾病有:
1.屈光不正
对慢性视力下降病人,临床上应当首先判断是否为屈光不正所致。如果屈光不正是仅有的视力下降的原因,则其视力可以通过验光配镜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可分为近视(myopia)、远视(hyperopia)和散光(astigmatism)。
(1)近视:近视眼表现为远视力降低而近视力正常,常可伴有视疲劳等。
(2)远视:远视眼的视力与远视程度相关,可无明显的视力下降(轻度远视),单纯近视力的下降(中度远视)以及远近视力均下降(重度远视)。
(3)散光:散光表现为视物模糊,看远看近均看不清,可伴视疲劳以及异常头位。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疾病可能与屈光不正相关,例如:
(1)白内障,如核性白内障可致近视。
(2)后极部视网膜隆起,如中心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可致远视。
(3)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波动,血糖浓度的变化可引起晶状体、房水的屈光力的变化从而引起屈光状态的变化。例如高血糖状态下出现近视或远视程度降低。而血糖降低时,晶状体内水分渗出,晶状体变扁平屈光度降低,出现远视。
2.屈光间质混浊
表现为裂隙灯后部反光照明法和(或)眼底红光反射中的黑色阴影。
(1)角膜混浊:可见于以下情况:
1)先天性角膜混浊
2)角膜瘢痕
3)角膜水肿
4)角膜营养不良
5)角膜感觉减退
6)角膜穿孔
(2)晶状体混浊
笔记毒、代谢性、遗传性疾病等均可引起视网膜的功能损伤或累及视神经而导致慢性视力下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老年人视力下降的最常见原因。
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5.视路疾病
各种原因所致的视路损害,如炎症、变性、缺血、外伤、肿瘤、中毒、代谢性、遗传性疾病等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可伴有视野损害、色觉改变、神经系统症状等。
二、视野缺损
视野缺损(visual fields defects)提示视网膜或视路的疾患,视野缺损的形态对病变的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视野缺损可表现为眼前黑影、幕样或云状遮挡,病人有时主诉阅读时发现看不到部分字句,看不到周围人或物体,或驾驶困难等。病人的主观症状往往与视野缺损的范围、位置以及性质相关。病人对视野缺损的感觉往往不如对视力下降那样敏感,对周边的视野缺损尤为不敏感。事实上大多的视路导致视野缺损不为病人知觉,而需要通过视野检查发现。但是,如果视网膜或神经疾病引起中央视野出现缺损,病人常常能够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