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化州橘红片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科普:“南方人参”化橘红的功效与禁忌。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晋城市中医医院」

“南方人参”化橘红

化橘红又被称为化皮、化州橘红、化州陈皮、柚皮橘红、毛化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有“南方人参”之称,也是“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下面是对化橘红的详细介绍,能让大家了解化橘红的功效与作用。

Part1

化橘红的功效

1.理气调中:化橘红味辛,香气窜而行气宽中,味苦下行而降浊,调和脾胃升降,通畅气机。能理气健脾, 调中快膈,和胃止呕。常用于食积气逆、胃气不和、脘腹胀满、食少吐泻、消化不良等症。

2.止咳化痰:化橘红性偏温燥,燥湿化痰之力较胜,寒痰、湿痰所致的咳喘、痰多,胸膈胀闷,用之尤宜,可与半夏、苏于、杏仁等同用,以增强止咳平喘之功。所以,无论寒咳或干咳,服用橘红均可见效。

3.健胃消食:化橘红有健胃消食的作用;用于食积,腹胀呕逆,化橘红可配山楂、麦芽、枳壳等,以消食化滞。经常饭局应酬等人士应常服用化橘红,化橘红对肠胃的消滞有良好功效,饭后服用可令缓解胃中消化压力。

4.抗衰老:化橘红泡水喝能起到美容抗衰老的作用,这是由于化橘红中含有抗氧化成分,每天饮用一杯化橘红茶可以改善皮肤状况,还能保持肌肤美丽;特别是对一些肤色较暗的人来说,改善效果非常好。

5.抗菌消炎:化橘红之所以能抗菌消炎,是因为橘红中所占比例超过37%,其中的柠檬烯味为主要成分,而化橘红则是具有杀菌、抗炎作用的成分之一,因此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患者用化橘红泡水喝能改善。

Part2

化橘红的3种食用方法

1.常用方法:开水泡饮

放上1-3片橘红片,泡上80度以上的开水,静置片刻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直至变得无味为止,化痰止咳,助消化。如果是怕苦,那么不要泡太久,或者放少量些;适应口感之后再放多点泡。

化橘红对于抽烟喝酒引发的喉咙损伤也有不错的效果。经常需要饭局应酬的,平时也可以用化橘红泡泡茶,对于行气消滞有很好的帮助。

2.橘红乌梅五味子饮

材料:橘红5g乌梅10g五味子10g

做法:药材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焗泡3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化痰,补肾纳气;

适用人群:慢支肺气肿病人,证属脾肾亏虚,痰浊阻肺的人士,表现为喘而无力、痰多色白清稀者,较适宜食用。

3.化橘红、白萝卜排骨汤

秋天贴秋膘,化橘红搭配清淡鲜甜的白萝卜,能促进胃肠蠕动、消积滞、治食积胀满,煲一锅化橘红、白萝卜排骨汤正是秋天上好的食疗之选。

化橘红的适宜及禁忌人群

适宜人群:

1、经常应酬:经常应酬对肠胃的刺激比较大,也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饭后服用化橘红缓解胃中压力,达到消食的目的。

2、呼吸道不适:若长期存在呼吸道不适现象,比如咳嗽多痰、风寒感冒、哮喘等,患者都可以选用化橘红止咳,也比较适合改善中老年人的久咳或哮喘。

3、用嗓过度:教师、广播员等人容易用嗓过度,需注意保护发音器官,服用化橘红可以起到消炎、化痰的作用。

禁忌人群:

1、手脚冰凉阳虚症状的人群不宜服用化橘红

如果本身体质属于寒凉,有阳虚症状的人是不适合服用化橘红的,因为这种人群服用之后不但效果不好,反而还会加重体寒特性,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2、高血压高血脂人群不宜服用化橘红

本身具有血压高、血脂高的人群是不建议服用化橘红的,这是因为化橘红并没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如果在服用降血压、降血脂药物的同时,服用化橘红,可能会和降血脂的药物产生冲突,不利于病人疾病的稳定。

3、孕妇以及婴幼儿不宜服用化橘红

化橘红虽然能止咳化痰,但是对于孕妇来说千万不能随便服用,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咳嗽问题。孕妇如果在怀孕期间出现了感冒咳嗽的问题,建议服用止咳糖浆或者是用一些食疗的方法止咳最好。

Part3

化橘红与橘红区别

《中国药典》明确将“橘红”与“化橘红”分别列出。主要可以从来源、性状有效成分和功效等方面进行区分。

来源不同:橘红、化橘红虽均为芸香科植物,但同科不同种。“橘红”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化橘红”最早记载于《纲目拾遗》,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果实的干燥外层果皮。

性状和有效成分不同:橘红呈不规则长条或不整齐薄片状,表面黄棕或橙红色,有光泽,密布油点,气芳香,味微苦而后觉麻舌。主要有效成份含橙皮甙。化橘红多呈对折的七角、六角或五角星形,外皮黄或黄绿色,密布毛茸,有皱纹及小凹点,气微香,味苦。主要含柚皮甙。

功能主治不同: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及食积不化等症而无热象者。化橘红化痰理气,健脾消食,用于胸中痰滞,咳嗽气喘,饮食积滞,呕吐呃逆等症。

编辑:吴昱萱

审核:李永伟

转载、侵删请联系

18235640257

了解更多健康小知识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晋城市中医医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