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月亮
来源丨李月亮(ID:bymooneye)
高考成绩公布。
一千万个家庭,迎来他们的命运成绩单。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打开的是一个分数,更是一个家庭的明天。
而那些癫狂、崩溃、沉默背后。
其实还有更多东西值得深思。
关于我们到底该怎样看待高考,看待人生。
人最大的胜利
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现在高分考生越来越多。
感觉没个七百分,都不好意思出场了。
但是这两天,也有些分数不高的考生刷屏。
我觉得更值得关注——
昨天,
天津网友@三少爷的剑听到女儿成绩后惊了:
“我的天,300多分啊!这够上大专了!”
女儿也跳着欢呼,“能上大专了,能上大专了!”
爸爸竖起大拇指一顿夸:
“你光宗耀祖了!咱家就没有人参加过高考!
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全家的骄傲!”
另一边,辽宁一名女生被自己485分的成绩惊出表情包。
这表情把我笑哭了。
她一开始估分400出头,查分时紧张得攥紧拳头。
看到485分的“高分”时完全惊呆了。
没想到啊,考这么好!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 485分不值一提。
但是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开心?
因为他们超越了之前的自己。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不起眼的成绩,是多么大的奖励。
其实高考也好,人生也好。
最大的胜利永远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昨天的自己。
别人700分有700分的快乐,咱300分有300分的惊喜。
如果总跟700分的比,总跟千亿富豪比。
我们绝大部分人可能都永无出头之日。
事实上,“别人家孩子”“别人家XX”,毕竟都是别人。
可以作为目标,不该成为坐标。
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坐标。
因为人和人的天赋和境遇天差地别。
韦东奕的数学天分,我们下辈子也摸不到边边。
咋比。
唯一能全面比较的,只有自己。
我数学上次40分,这次45分,这就值得欢喜。
我上周120斤,这周减到了117斤,这也可喜可贺。
我把60分的人生,努力过到了70分,这真的很棒了。
虽然我还是很不完美,还是比不上90分的“别人家XX”。
但是没关系啊,我已经把自己这把牌打得够好。
就像那个为300分而欢呼的孩子。
能超越原来的我,就是生命真正的赢家。
人和人的智商
有差距吗?
今天有个挺可爱的湖北女生刷屏了。
她是历史类考生,成绩被屏蔽,意味着是全省前十。
妥妥的“学霸”。
她对高分的看法与众不同:
“不要相信什么天赋,(考高分的学生)就是靠刷题见型。
他会是因为他见过这个题型,你不会是因为你没见过。
人和人不存在智商的差距。”
人和人有智商上的差距吗?
那必须有。
咋可能没有。
我猜这姑娘之所以这么说。
第一是抚慰别人,意思是我也没有多聪明,都是靠刷题。
让别的孩子不要太绝望。
第二是,她可能真没觉得自己智商高。
有个现象很有趣——
笨孩子一般都知道自己笨,但聪明孩子不一定知道自己聪明。
我小时候,老师同学常夸我聪明,但我自己完全不认同。
我觉得我学习很费劲啊,很多题也根本想不明白啊,哪里聪明了。
高中时,我前桌女生是年级第一,我觉得她才真聪明。
但是有一次聊起来,她居然也说自己智商不够用。
这个事我困惑了很多年,到现在才有点想明白——
可能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件很难的事。
就算高智商,往往也挺吃力,也感受不到啥智商自信。
尤其现在,知识越来越难,成绩越来越卷。
导致一个班50个孩子,可能48个都对觉得自己学得太费劲了,智商真不行。
你看连全省前十的“学霸”,都觉得自己智商平平。
这其实是一种认知偏差。
事实上,班里中等成绩、正常努力的孩子,那就是普通智商。
没有格外聪明,但也绝不算笨的。
所以不要老怀疑自己或者孩子的智商。
大部分孩子的智商,都一点问题没有。
而且,人生丛林里的博弈,考验的也从来不只是智商。
还有很多品性,都跟智商同样重要——
坚毅,自律,同理心,吃苦精神,身心健康,抗挫能力,情绪调解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目标感和内在驱动力……
这些品性合起来,才共同托举一个人的未来。
智商只是其中一个小部分。
就像高考结束时,爆火的扁担女孩。
她成绩中上游,这次出分也没有公开分数。
常理推测的话,可能没有非常突出。
但老师说她“是个实干家,执行力很强,生活上很朴素,特别能吃苦”。
我觉得这也是很强大的能力。
这样的孩子,就算智商一般,也能用她的韧劲活得有模有样。
正如她老师所说,“这孩子走到哪里都不会饿着”。
这不也挺好。
放低期待
才是幸福的开始
中国家长普遍有个毛病——对孩子的期望太高。
尤其孩子小时候,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咋那么好呢,咋那么聪明可爱那么前途无量呢。
心里甚至在选北大还是选清华之间犹豫不决。
但是孩子慢慢长大,你发现他扔到班里并不突出。
心里就有点失望,想着实在上不了清华,985也行。
后来再看,觉得211也能接受。
再再后来……孩子健康快乐就好吧。
我跟很多家长聊过,好像大家都有这么一个心渐渐凉了的过程。
我是觉得,这真不怪孩子。
是我们家长从开始就想得太多了。
咱来算个账,认清一下现实:
2024年,全国985大学平均录取率1.62%,211平均录取率是5%。
这就意味着,985大学,98.5%的孩子都考不上。
211好点,100个孩子里面,有5个能上。(211包含985)
注意,这是在高考生里的录取率。
还有一半的孩子,是没上高中的。
所以从小学或者初中看的话,100个孩子里面,只有2.5个能上985或者211大学。
多难啊同志们。
虽然每次高考结束,热搜里遍地都是高分考生。
好像600分都平平无奇了。
但事实上,在大部分省份,三四百分才是大多数。
上个朴实无华的本科专科,才是主旋律。
所以真的,家长朋友们,咱睁开眼睛了解一下现实——
绝大部分孩子都跟父母一样,是普通人。
不是清北苗子,也不是常青藤遗珠。
背负不了父母未竟的野心。
父母与其在不切实际的幻想里,一点点崩溃。
不如最初就怀揣一颗平常心。
放孩子一条生路,也给你自己一条活路
实在焦虑娃成不了“人上人”,请背诵我妹当年自己写的口诀:
“亲生的!随我!健康!快乐!能养活自己!完美!”
人生漫漫
热爱可抵万般艰难
还记得北大考古的湖南女生钟芳蓉吧?
5年前,她高考676分,很多热门专业随便选。
但她选了个冷门中的冷门,考古专业。
因为喜欢。
去年,钟芳蓉北大毕业,入职了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
学习,看书,去洞窟实地考察。
她说她喜欢这份工作。
我觉得这种选择真挺好。
关于志愿选择,这些年有两种观点争论不休——
张雪峰说,你报志愿的时候必须要现实。
很多大学教授说,理想和热爱更加重要。
去年有读者问我咋选。
我说要把两个观点结合起来——
在考虑现实的基础上,追寻内心热爱。
理想和现实,都不可或缺。
只是这个时代,人们可能考虑现实更多。
或者以为只有高分选手,才有资格考虑理想。
但事实上,在标准赛道“落败”的人,更需要靠热爱和专长突围。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生命密码。
有人天生音乐基因好,有人自幼擅长交流,有人对数字格外敏感。
这都是孩子命里自带的金矿。
找到这金矿,把它跟现实价值结合起来。
就是孩子过好这一生的法宝。
人生是一场太漫长又太辛苦的马拉松。
唯有热爱能抵百般艰难。
能让人生真正低开高走。
好消息是,这个时代,“量身定制”的人生越来越成为可能。
从来没答对数学压轴题的孩子,也可能成为一个抢手的化妆师,一个厉害的写作者。
所以人生其实有两个目标可选。
一是去世俗定义的罗马。
一是找到自己的罗马。
到底哪条路更好走,值得好好思量。
总之,高考固然重要,高分固然可喜。
但真的不是只要985才有出路。
人生这出大剧,不会因为一场考试而定格。
就算考砸了,天也不会塌。
18岁以后的人生,还有太多上升通道。
只要你有心怀热爱,坚持努力,就终将攀升到生命高处。
命运的残酷,是它常常给你重重一击。
命运的温柔,是它又常在不经意之处,让你重开一局。
──── 全文完 ────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读者成长。新书《活得清醒》当当网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