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在外的少林寺,在方丈释永信多年的运作下,早就从一座破败凋敝的寺庙,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少林寺旗下覆盖多个产业,包括文化、餐饮、出版、文旅、服饰、短视频等。
而且,少林寺的商标意识很强,所申请的商标多达600个。
每次,伴随着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登上热搜,一连串的质疑和谣言也如影随形。
毕竟,人红是非多。
多年前,根据英国媒体的报道,少林寺仅在海外的收入就颇高,年入1000万英镑。
早在十年前,德国媒体就报道过,少林寺掌门人释永信年入3个小目标,身价高达30亿美元。
三年前,他个人名下的公司就多达18家,还花费了4.5亿买下了一块地。
这与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少林寺为佛门净地,远离名利的印象大相径庭。
释永信原名刘应成,16岁时梦想当和尚,便与少林寺结缘,师从于释行正。
但那时的少林寺,无比破败,即使在1986年电影《少林寺》火了之后,也因为寺庙太过凋敝而留不住香客。
释永信跟随释行正到外地出差,经常自己带着干粮,为了节省车票和住宿费,吃尽苦头。
每次去北京佛协开会,都会住在一个澡堂子里,因为洗澡和睡觉一共只需要1元钱。
1987年,释行正圆寂前,把衣钵传给释永信,并叮嘱他多盖房子多存粮,将少林寺恢复到以往的鼎盛时期。
34岁那年,释永信成为少林寺的方丈。
此后,少林寺在释永信的带领下一改往日旧貌。
少林寺的早期收入,除了门票,主要靠1989年成立的少林寺武术队。
释永信先后带队到海口表演、到日本访问,接受采访。
少林寺的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大,接待游客量也越来越多。
1999年,释永信成立了第一家公司,即河南少林事业发展有限公司。6年后,又成立了少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少林寺还通过少林药局售卖各种药散丹丸,在世界各地办武术学校,广招学生。
随着少林寺的影响力和商业版图越来越大,释永信本人也先后被卷入各种争执之中。
网传他身披的袈裟高达16亿,出入有豪车。
对此,释永信本人予以澄清,那件袈裟是来自南京云锦研究所的馈赠;
出入所乘坐的豪车,为少林寺名下的财产,非他本人所有。
2022年,一则地产界的新闻,将释永信本人卷入其中。
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4.52亿元竞拍郑东一宗商业用地。
背后的最大股东,就是少林寺。
正是此次风波中,释永信的名下或实际控制的18家企业浮出水面。
所以,原本是方丈的释永信,被人称为CEO。
一时间,人们对释永信的各种评价喧嚣尘上。
商业界的有些人对他的评价颇高,认为他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的佛学维护者和传播者。
更多的人则对他的私生活妄加猜测。
单纯地从商业的角度来说,释永信运作得很成功,学习能力也很强,还专门读过MBA。
少林寺的商业帝国还在继续,释永信的传说还在流传。
人们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和所处的维度对一件事进行评价,孰是孰非难有定论。
就像武则天的无字碑。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