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什么
最佳答案:
重阳节,又称“重九”、“踏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以下是关于重阳节的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 起源: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当时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人们会举行祭天帝、祭祖的活动,以感恩上天与祖先的恩德,这被认为是重阳节最早的雏形。
- 发展:汉代时重阳节逐渐流行,出现了佩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并列入“三令节”(元旦、寒食、重阳),登高、赋诗、宴饮成为风尚。
- 现代转型: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后,农历九月初九正式成为“老年节”,传统习俗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推动了孝道文化的普及。
文化内涵
- 长久长寿:在《易经》中,“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 自然与人文的交汇:重阳节的时间选择融合了天文(日月并阳)、地理(秋收)、人文(敬老)三重范围,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传统习俗
- 登高:古人认为登高可接阳气、避邪秽,现代则侧重其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作用。登高山、高塔,或城市中的摩天大楼,如北京香山、西安大雁塔等都是热门登高地。
- 赏菊与饮菊花酒:菊花有疏风清热之效,菊花酒曾是古人应对秋燥的养生饮品。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之时,赏菊、饮菊花酒成为传统习俗。
- 插茱萸:茱萸是一种具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功能的植物,重阳节插茱萸有驱邪避灾的寓意。
- 吃重阳糕:重阳糕形制多样,九层塔形糕象征“步步高升”,插茱萸或小红旗替代登高,寓意吉祥。
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