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中纪委发声:紧盯“逃逸式辞职”,“逃逸式辞职”,想逃不容易

“中国进出口银行吉林省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郑鹏,‘逃逸式辞职’违规到贷款客户任职取酬。”

“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徐鸿周为逃避纪法惩处谋划离职,是‘逃逸式辞职’的典型。”

……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文章,聚焦多地紧盯国企领域“逃逸式辞职”,提出织密织牢制度防护网,“逃逸式辞职”引发广发关注。

“逃逸式辞职”是什么?中纪委为何再提紧盯“逃逸式辞职”?又该怎样防范?

(一)

所谓“逃逸式辞职”,顾名思义,就是为了逃避处罚而选择主动离职的行为,是隐形变异腐败行为的一种。

新时代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一些腐败分子眼见风声收紧,便急于通过提前退休、辞职或转岗等方式,企图逃避党纪国法的惩处。

2022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推出年度十大反腐热词,“逃逸式辞职”赫然在目。

今年初,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作出部署,提出深化拓展金融、国企、能源、烟草、医药、体育、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系统整治,持续深化“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治理。

这些领域,是典型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其中,国有企业掌握大量资源资金,经营投资活动链条长、层级多、规模大,更容易成为靠企吃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违纪违法问题的重灾区。

2020年以来,二十届中央第一轮集中巡视30家中管企业,第二轮巡视对象包括26家中管企业和5家相关职能部门,各省也对国有企业开展巡视,精准惩治“影子公司”“影子股东”“政商旋转门”和“逃逸式辞职”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此时中纪委对国有企业再次亮剑,提出紧盯“逃逸式辞职”,体现了对国企隐形变异腐败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靶向治理。

(二)

从近年查处的案例来看,“逃逸式辞职”手段不断翻新,行为更加隐蔽,方式更加多元。

大体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一是“规避型”,有的领导干部在任时就已经有违法违纪行为,在高压震慑之下企图“见好就收”“蒙混过关”,通过离职“平安着陆”;

二是“期权型”,即在任期间为相关利益方谋取利益,但不急于兑现,而是约定在离职、退休后兑现,所谓“在位不收离职收”“在岗不收转岗收”;

三是“谋利型”,通过“提前筑巢”向外输送利益,待离职后自己当老板,到原业务管辖范围内企业任职、兼职,利用“政商旋转门”捞好处。

这些“逃逸”想法具有投机性,天真地认为自己不再担任公职,就不会被列入重点反腐对象。组织对过去的行为会网开一面,对退休后的行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退休不等于进了保险箱,离职不可能是逃避纪法约束的“护身符”。

近年来,退休或辞去公职后被查处的干部屡见不鲜,有些人甚至退休多年,突然被纪委监委“敲门”。这击碎了一些人退休后高枕无忧的黄粱美梦,让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了反腐败斗争的严肃性——

法纪没有“后门”,不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无论在职还是离职,无论腐败问题隐藏得多深多久、腐败手段怎么翻新升级,只要伸手,早晚都得付出代价。

(三)

腐败没有避风港,反腐没有休止符。

针对“逃逸式辞职”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规定,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但可对其立案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提出“三年两不准”要求。新修订的《中国纪律处分条例》也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对党员干部离职后违规从业行为的处分规定。

同时,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腐败干部仍心存侥幸,必须不断调整反腐败策略和方法,织密织牢制度防护网,系统性强化对离职干部的全周期监管。

具体到执行层面,可以在三个方面用力:

严格离职前管理。在掌握干部离职意向之后,纪检监察部门要会同干部所在单位及相关部门,对其开展联合监督核查,进行廉政鉴定,管住干部“出口关”,防止“问题干部”说走就走。

进一步细化规定。对干部离职后的就业范围、就业时间等划定“从业红线”,堵住投机漏洞,让离职干部切实做到不能进入的行业、企业坚决不进。

严格离职后管理。聚焦重要领域、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常态化开展离职干部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通过回访排查及时发现问题,让“问题干部”无法脱身、无处遁形。

“逃逸”不等于“逃脱”,“人走”绝不意味着“查凉”。

督促国资国企系统加大治理力度,推动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有利于警示国企领导干部克服“一辞了之”的错误心态和侥幸心理,自觉做到严守纪律、不逾底线。

来源 |南方 客户端(文 青的蜂)

编辑 | 朱丹

校对 | 刘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