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拒绝一个劲爆的八卦?
谁又能拒绝八卦时的一袋瓜子?
吃瓜吃瓜
当然要嗑着瓜子吃大瓜
才够得劲嘛!
不过老话说得好
常在河边走
哪能不湿鞋?
有些人的瓜吃着吃着
就吃到自己身上了
还是个“陈年老瓜”
而这个“倒霉蛋”
正是阿伟(化名)
小伙脖子痛到进医院
脓肿切开竟藏着7颗瓜子
凌晨3点,阿伟揉着发酸的肩膀走出公司大楼,作为程序员,连续一周的夜班让他身心俱疲,一回到家,他就陷入了沉睡。
一觉醒来,阿伟的疲惫缓解了不少,可脖子却开始隐隐作痛,他揉了又揉,却无济于事。
“熬夜上火了?”阿伟有些糊涂,喝了点凉茶,压根没啥作用,脖子反倒变本加厉,轻轻一碰就钻心疼,眼泪都险些疼出来……这下他坐不住了,直奔深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一入院,医生一看,神色立刻凝重了起来:
"这是颈部脓肿,必须立刻手术!"
手起刀落,肿胀的皮肤切开,灰白色的脓液喷涌而出,令人震惊的是——
脓液中竟混着7颗完整的瓜子!没有外伤、皮肤完好,这些瓜子究竟是怎样潜进阿伟的脖子里的?一场谜案就此揭开……
原来是“先天漏洞”作祟
给7颗瓜子“开后门”
晕了晕了,阿伟彻底晕了。
一个脖子上的脓肿,竟然混进了7粒瓜子,这算怎么回事?
要想知道真相,倒也不难,耳鼻咽喉科医生带着阿伟做了鼻咽喉镜和碘水造影,谜底水落石出——
阿伟有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梨状窝瘘。
什么是梨状窝瘘?
胎儿发育时,咽喉与颈部组织未能完全分离,在咽部梨状窝(喉咙两侧凹陷处)与颈部之间形成异常瘘管,就是梨状窝瘘。
这条细长的窦道像一条暗渠,一端开口于咽喉,另一端可延伸至颈部深层组织,成为细菌和异物入侵的"秘密通道"。
而且,这条通道特别爱开在左侧颈部,占患者中的90%,可能与胚胎期鳃弓发育不对称有关。
说白了,阿伟脓包里的瓜子,就是顺着这条先天通道走偏了位置,在脖子里“安营扎寨”的。
听完医生的推断,阿伟却特别不服气:
“我最近压根没嗑瓜子,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怪事呢?”
20年前就在脖子里“定居”
瓜子虽小能量却大
见阿伟迭口否认,医生也不恼,循循善诱道:
“你再想想,以前有没有类似的事发生过?”
阿伟听医生这么说,开始苦苦思索,他打了个激灵,突然想到,20年前的一个夏天,他脖子的同一个位置也发生过类似的肿痛,但是吃了药就好了,难道这也是梨状窝瘘作祟?
医生笑着说:
“错不了,这7颗瓜子很可能在20年前就‘定居’了!”
也就是说,阿伟身上的谜案,得追溯到他的童年——
20年前,阿伟第一次颈部肿胀,很可能就是瓜子通过吞咽动作进入梨状窝瘘口,但因感染较轻,药物压制后未被察觉。
瓜子在颈内潜伏了下来,而携带的油脂和蛋白质成为细菌的"营养基",在窦道内形成慢性炎症。
这回连续熬夜加班,导致阿伟的免疫力暴跌,让潜伏多年的感染终于全面爆发。
阿伟听完,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瓜子能在我的脖子里待20年,这怎么可能呢?”
其实,这是阿伟走运了。
多数患者在幼年就会出现反复的颈部感染,但也有像阿伟这样的"幸运儿",因瘘管较深、未受刺激而长期无症状,直到熬夜、感冒、辛辣饮食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残留在瘘管中的食物残渣(如瓜子)便会引发感染,形成脓肿。
这下,阿伟被彻底说服了,医生随后为他进行了治疗,通过支撑喉镜用等离子刀封闭了他的瘘口。这属于一种微创治疗,不会在脖子上留下切口。告别了陪伴20年的瓜子,阿伟满意地离开了深圳市人民医院。
颈部脓肿非小事
出现这些信号要小心
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吕颜露提醒:
如果婴幼儿出现反复颈部脓肿,家长应引起警惕,建议进行咽喉内镜筛查;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很可能是梨状窝瘘的预警,建议立刻前往耳鼻咽喉科进行专业检查,避免因感染等问题引发严重并发症——
反复颈部肿胀
抗炎治疗无效
吞咽时颈部疼痛
颈部皮肤发红发热
伴有颈部包块
无明确外伤史
大家千万不要忽视
身体放出的“预警信号”
若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早诊断、早治疗
才能避免像阿伟这样
"藏瓜二十年"的惊险遭遇
本文指导医生▽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获得深医更多资讯
-END-
来源 |深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运营服务 | 晶报社
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
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