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小伙开百万豪车送外卖 本人发声,小伙开百万豪车送外卖 本人发声

近日,一名网友发布的开着上百万豪车送外卖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有不少网友质疑,该网友是在摆拍,为了博取流量,也有网友质疑是在拍段子而已。

7月22日,记者联系到当事网友小赵,他否认自己送外卖的行为是摆拍,在博取流量,称自己是真的在送外卖。送外卖的车是一辆奔驰AMG GT,总价接近200万,是家里人买给他的。他还向记者发来了自己的驾驶证等证照。

小赵称,他今年25岁,是湖北武汉本地人,家里是做生意的,从国外留学回来后,一直在尝试体验各种工作,之前是在一家律所工作,现已辞职。小赵承认,他送外卖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体验这份工作,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学到一些东西。7月9日,他注册了众包骑手,正处于平台要求的学习期被限制接单,每天最多送两单。“现在第一个感觉就是外卖小哥的确不容易。”小赵说,他通过自己的账号目前接了两单外卖,收入11.5元。

小伙开百万豪车送外卖 本人发声

小伙开着百万豪车送外卖引发注意。(来源/视频截图)

“我还不会骑电动车,后面我也会骑电动车去送的。”小赵解释,他选择开着上百万的车去送外卖不是为了引起关注,是因为不会顺利驾驶电动车。他让朋友拍视频,只是为了记录下生活,发布到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后,没有想到会引发如此高的关注。此前,他也开着自己的车跑过顺风车,一共接了17单。他还称,之所以开车还戴头盔,是因为平台系统会检测是否佩戴头盔,否则会进行罚款。

对于部分网友评论他是“少爷体验生活”,小赵回应,他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父母是白手起家,在2016年才迎来事业的高峰期,赚到了一些钱。他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努力学习各种东西,感觉送外卖的确能给自己带来锻炼,可以接触到不同阶层的人,感受人间冷暖。网上的质疑他都看到了,他会持续记录自己送外卖的过程,一直到找到新的工作就不再送了。

7月22日,记者联系小赵注册的外卖平台证实,小赵不属于专送骑手,是一名众包骑手。对于外卖员开着豪车送外卖的行为,平台方表示属个人行为,不予置评。

这一事件折射出当代社会对"阶层跨界体验"的复杂态度,其引发的争议背后存在多个值得关注的深层社会心理:

阶层符号的认知冲突

豪车作为典型的上层消费符号(AMG GT的200万价值)与外卖员这一蓝领职业形成的强烈反差,触动了公众对阶层固化的认知。当传统阶层标签被打破时,人们本能产生真实性怀疑,这种认知失调反映了社会流动性下降背景下的思维定式。

体验经济的伦理争议

当事人强调"不为赚钱只为体验"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消费主义式的职业体验。这种将底层职业转化为个人成长素材的做法,暴露了特权阶层对苦难的"景观化"倾向。数据显示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当生存压力被转化为中产的"生活体验",难免引发共情缺失的批评。

数字化表演的真实性困境

在短视频流量经济中,真实生活与表演界限日益模糊。当事人解释"记录生活"的动机,但豪车 头盔的视觉冲击客观上符合平台算法偏好。社会学研究显示,这类内容往往获得普通外卖员200%以上的互动量,形成扭曲的注意力经济。

代际价值观的碰撞

90后/00后"体验式就业"与父辈"生存式就业"形成代际对比。当事人留学背景与职业选择的组合,体现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调查显示中国Z世代中38%愿意尝试与学历不匹配的短期工作,这种转变冲击着传统职业评价体系。

平台经济的制度弹性

平台以"个人行为"回应此事,揭示了零工经济的管理悖论:既需要保持骑手队伍稳定性,又要维持"灵活就业"叙事。数据显示众包骑手日均接单量已从2020年的15单降至2023年的9单,这种体验者涌入客观上稀释了职业骑手的收入空间。

该事件本质是不同阶层对"工作意义"的认知鸿沟:对一些人而言劳动是生存手段,对另一些人则是自我实现的途径。这种分化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当阶层特权可以购买"苦难体验"时,社会真正的共情机制该怎样建立?或许我们需要超越对个体行为的道德评判,转而关注怎样构建更公平的劳动价值评价体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