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白细胞一万五(05/24更新)

白细胞一万五

白细胞一万五

 最佳答案:

      (一) 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人$(4sim10)?10⁹/L$;新生儿(15~20)?10⁹/L;6个月至2岁(11~12)?10⁹/L。 【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高于参考值(成人为10?10⁹/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参考值(成人为4?10⁹/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淋巴细胞数量上的较大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之外的其他白细胞一般不会引起白细胞总数大的变化。白细胞总数改变的临床意义详见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临床意义的有关内容。外周血涂片,经Wright-Giemsa 染色后观察其形态,形态上白细胞可分为下列5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二) 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

      外周血中一般可见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Nst)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 Nsg)两类。细胞体呈圆形,直径为10~13μm。胞质丰富,染粉红色,含较多细小、均匀的中性颗粒。胞核呈深紫红色,染色质压缩紧密成块状。核形状分两种,弯曲呈杆状者称杆状核,可盘绕成C形、S形、V形或不规则形;核形分叶,通常为2~5叶,叶之间经一细丝相连,称分叶核,病理情况下分叶可达10叶。【参考值】(表4-2-2)

      【临床意义】

      (1) 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中性粒细胞增多常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波动,下午较早晨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升高。病理性增多见于:

      1) 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会减低。2)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小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3) 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后1~2小时内,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会明显增多,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可高达220?10⁹/L。4) 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和妊娠中毒症;急性化学物中毒,如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生物毒素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多。5)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及一些恶性实体瘤:大多数白血病类型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多,可达数万甚至数十万。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外周血成熟中性粒细胞会增多,实为病理性中性粒细胞。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殖性肿瘤均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各类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导致白细胞计数增高。(2) 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白细胞总数低于4.0?10⁹/L称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⁹/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⁹/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有:

      1) 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减少。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时,白细胞亦常减低。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时白细胞亦可减少。2)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部分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以及骨髓转移癌等,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同时常伴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3) 物理、化学因素损伤:X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以及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抗甲状腺药物等均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