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的革命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1907年夏
徐锡麟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
黄兴等人
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武昌起义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导火索:四川的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清政府调集湖北武汉的新军前往四川镇压,造成武汉的军力空虚。革命党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好时机,于是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由此拉开序幕。
4.经过:爆发——攻占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5.结果: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6.发展: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7.评价:
①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进步性(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③局限性(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和戊戌变法一样),除此之外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也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的力量。
8.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9.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评价
①1894年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④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
⑤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⑥1924年成立黄埔军校,开展国民革命;
⑦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
⑧1925年3月12日去世。(此后这一天被定为植树节)
评价: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誉为“国父”(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与华盛顿,两位“国父”。华盛顿领导美国赢得独立并民主建国,被誉为美国“国父”,两人都为民主政治做出了贡献,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10.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①政治: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考生注意:封建帝制瓦解,但封建制度仍然存在)
②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④社会生活:剪辫、易服、改称呼、废除跪拜礼。
-END-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文章都看完了不点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