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你好,我是杰克,我相信看完今天的文章,能对你有启发。
刚看到一条新闻,说某个班3个学生高考成绩被屏蔽,老师们都沸腾了。
说实话,我看完心情很复杂。
大家都在庆祝,我却在想:这到底是教育的胜利,还是教育的悲哀?
成绩被屏蔽,真的值得这么兴奋吗?
先说说这个“成绩屏蔽”是咋回事吧。
说白了就是成绩太好了,进了全省前几十名,为了不让大家过度炒作“高考状元”,就把具体分数给隐藏了。只显示“已进入全省前xx名”。
听起来挺人性化的,对吧?
但我琢磨着,这事儿背后透露出来的信息,让我这个当爸的有点担心。
一个班3个屏蔽生,全校老师都激动成啥样了?朋友圈刷屏,家长群炸锅,连校长都亲自发朋友圈庆祝。
可你想过没有,这种狂欢背后,其实还是把成绩当成了唯一的成功标准。
我们到底在庆祝什么?
前几天我儿子回来跟我说:“爸,我们班主任说了,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拼命不行。”
我当时就想,这话没错,但问题是——我们拼命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是那个被屏蔽的分数?
还是孩子真正的成长?
说句可能挨骂的话:一个班出3个屏蔽生,我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担心。
担心啥?
担心这个班的其他孩子怎么想。
担心这种“成功”会不会让更多家长和老师走极端。
担心我们是不是又在制造新一轮的教育焦虑。
那些没被屏蔽的孩子,谁关心过?
昨天我在小区遇到邻居王姐,她家孩子今年也高考。
她跟我说:“杰克,你说我家孩子考了580分,在我们那个班算中等吧,但我现在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人家一个班3个屏蔽生,我们家这成绩拿得出手吗?”
听完我心里特别难受。
580分啊!这孩子十二年寒窗苦读,考出这个成绩已经很不容易了,能上个不错的一本大学,将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在“3个屏蔽生”的光环下,这个成绩就变得暗淡无光了。
这公平吗?
更让我担心的是,那个班里其他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是不是都被忽略了?
我们只看见了塔尖的3个人,却忘记了还有几十个同样努力的孩子。
反思: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出了什么问题?
我从事家庭教育这么多年,见过太多被“优秀”绑架的家庭。
有一次咨询,一位妈妈哭着跟我说:“我家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年级前十,结果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了个普通一本。现在孩子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说对不起我们的期望。”
你看,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太狭窄了。
好像只有考上清华北大,只有成绩被屏蔽,才叫成功。其他的孩子,哪怕努力了,进步了,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都不算什么。
这种价值观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什么?
“你必须是最好的,否则你就是失败者。”
多残酷啊!
真正应该庆祝的是什么?
我不是说成绩不重要,也不是反对表扬优秀的孩子。
我想说的是,除了庆祝那3个屏蔽生,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庆祝一下其他的事情?
比如:
- 那个从300分努力到500分的孩子
- 那个克服了厌学情绪重新爱上学习的孩子
- 那个找到自己特长和兴趣的孩子
- 那个学会了独立思考的孩子
真正的教育成功,不应该只是分数,而是孩子的全面成长。
前段时间我女儿拿回来一张85分的数学卷子,很沮丧地说:“爸爸,我又没考好。”
我跟她说:“宝贝,你上次是80分,这次85分,进步了5分呢!而且我看你这次计算错误少了很多,说明你更细心了。”
她立马开心起来:“真的吗?我真的进步了?”
你看,同样是分数,不同的解读方式,给孩子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
作为家长,面对这种“屏蔽生刷屏”的现象,我觉得我们需要保持清醒。
第一,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刺激自己的孩子。
“你看人家一个班3个屏蔽生,你怎么就考不好?”这种话千万别说。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这样比较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第二,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成功观。
告诉孩子,成功不只有一种样子。努力了,进步了,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这些都是成功。
第三,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成绩重要,但心理健康更重要。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孩子,将来的路会走得更远。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觉得我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确实,我儿子现在才初三,还没到高考的时候。但正因为如此,我更希望等他高考时,我们的教育环境能更理性一些。
写在最后
我希望到那时候,我们庆祝的不只是几个屏蔽生,而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发光发热,而不是都挤在那座独木桥上。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什么样的教育才算真正的成功?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今天就写到这里,可能有些观点不太主流,但这是我的真心话。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记得关注我,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
声明: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往期推荐#
点个喜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