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了了观观”
保安亭温度计指向33℃
一位老保安的生命
定格在交班前一小时
7月15日清晨7点,西安华远海蓝城小区保安周某某提前一小时来到工作岗位。当天气温正迅速攀升,保安亭里没有空调,只有一台电扇无力地搅动着燥热的空气。这位50岁的老保安在等待交班时突然倒地,送医抢救无效死亡。死亡证明上写着:急性心肌梗死。
陕西千翔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周某某的雇主——给出了冰冷的回应:猝死发生在正式上班时间之前,不算工伤。公司表示只愿提供“人道主义赔偿”,这一说法让失去顶梁柱的家属既震惊又悲愤。
01 高温下的悲剧
7月中旬的西安正经历罕见高温天气。气象预报显示,7月14日至16日是这波热浪最强盛的时段,最高气温可达40℃至42℃。
事发当天清晨7点,气温已高达32℃至33℃。周某某工作的保安亭里,唯一的降温设备只有一台电扇。
更令人心酸的是这位保安的居住环境。公司安排的宿舍是一处毛坯房,里面摆放着上下铺,20多人挤在约200平方米的空间里。同样没有空调,光线昏暗,居住条件极其恶劣。
周某某女儿周女士悲愤地表示:“我父亲就是在高温天气下被‘热’死的!”她坚定认为父亲是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理应被认定为工伤。
02 用工方的推诿与责任
面对家属的诉求,陕西千翔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最初的态度令人心寒。公司负责人声称,周某某提前到岗“不算工作时间”,因此拒绝承认工伤责任。
随着舆论关注度升高,公司立场略有松动。7月22日,千翔公司副总经理金先生表示:“公司方的一些表述可能让家属产生了误会。”但他仍强调,工伤认定需由职能部门介入调查。
调查发现这家公司存在严重问题。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但2022年和2024年无人参保,2023年仅1人参保。
金先生承认,公司没有为周某某缴纳五险一金,对职工住宿、工作环境存在管理漏洞,并承诺“打算给保安亭、宿舍安装空调”。
03 法律视角下的工伤认定
针对这起争议,法律专家给出了明确意见。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律师指出,提前到岗并不影响工伤认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等待交班属于“预备性工作”范畴,是工作时间的合理延伸。
山东尚曜律师事务所赵玉佑律师进一步解释,周某某提前到岗的核心目的是进行工作交接准备,符合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判例精神——只要劳动者处于用人单位管理范畴内,且行为与履行劳动职责相关,即应纳入工伤保护范围。
高温环境与猝死的因果关系也是关键因素。医学研究表明,高温环境下作业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系统负担,易诱发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对50岁以上人群风险更高。
04 一位普通保安的生前身后
在业主眼中,周某某不是冰冷的“用工成本”,而是一个有温度的人。多位业主回忆,他工作认真负责,待人友善,“远远看到业主提东西回小区,他会赶紧开门迎接”。
他曾于2022年7月和12月两次被公司评为“服务标兵”和“优秀员工”,还曾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并获得社区颁发的荣誉证书。
周某某每月工资仅2600元至2800元,妻子身体不好,女儿刚大学毕业。得知他猝死后,小区业主自发组织捐款,但被家属婉拒。周女士含泪表示:“感谢业主对父亲的认可,捐款不能收,我们只需要用工方给一个公正合理的说法。”
05 维权之路与深层反思
目前,周女士已向未央区人社局提交资料申请工伤认定。人社局法规科工作人员表示,双方已来过该局,正在补充材料,同时指出“提前到岗在工伤认定方面可能存在争议”。
这起悲剧揭示了劳动保护领域的多个深层次问题:高温作业防护缺失、劳务外包中的责任规避、底层劳动者的基本保障缺位。尤其是保安、清洁工等户外工作者,在极端天气下面临的健康风险亟需制度性保障。
未央区人社局办公室内,周女士将父亲生前获得的“服务标兵”证书复印件轻轻放在工作人员面前。证书旁边,是业主们自发收集的签名信,密密麻麻写满了对那位总是提前开门、主动帮老人提东西的保安的怀念。
保安公司终于松口,承认“管理有漏洞”,承诺安装空调。但200平方米宿舍里挤着的二十多名保安,依然在高温中辗转难眠。
法律终将作出裁决,而那个在交班前一小时倒下的身影,已成为这个炎热夏天最刺眼的警示。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推荐,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