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国民经略,作者凯风
文: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
超级定位,带来超级机遇。
据官方透露,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将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这是海南继1988年脱离广东建省、成为经济特区,2009年获批国际旅游岛,2018年建设全岛自贸区、2020年获批自贸港之后,又一次巨大跨越。
未来的海南,不再只是国际旅游岛,将成为集国家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区域离岸金融中心等为一体的最大自贸港。
海南全岛封关,标志着中国最大自贸港全面形成,影响有多大?
海南全岛封关,意味着什么?
“封关”是典型的海关术语,不等于“封岛”,而是形成特殊的“境内关外”监管区域。
这一模式,体现在12字核心定位:“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
所谓“一线”,指的是海南与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二线,则是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
海南之所以发展受限,源于其地理位置偏远,缺乏广阔的经济腹地,资源条件有限,产业结构单一,即便有多项政策扶持,经济也难以实现快速增长。
过去,海南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房地产业和热带农业。其中,房地产曾一度成为最大支柱,三亚的房价甚至能与北上广深看齐,但近年来在严格调控下,已回归常态。
而随着自贸港政策的落地,海南的支柱产业结构迎来了全新变革。目前,海南已形成以文旅、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2024 年,海南四大主导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超三分之二,相比发展初期提升了近 14 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贸易、现代金融等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则集中在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等方向;未来产业则将目光投向现代种业、深海科技和商业航天。
这不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产业层次的显著提升。这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非凭空出现,而是结合政策支持与自身发展优势培育而成。
海南发展现代服务业,正是依托自贸港的政策优势。纵观全球,几乎每个自贸港都是现代服务业的高地,不少还集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于一身。
海南发展数字经济,则是基于 “数据要素自由流动” 的政策安排。文件明确,海南将安全有序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建设国际海底光缆及登陆点,并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
更重要的是,海南不仅享有货物零关税政策,还实行低关税、简税制,总体税负成本远低于内地省份。在海南,鼓励类企业的所得税按 15% 缴纳,而其他地区通常为 25%;对于人才的个人所得税,超过 15% 的部分予以免征,而其他地区最高可达 45%。
显然,海南不仅要扩大产业规模,更要成为吸引高新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的 “磁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仅仅是个开始,随着全岛封关运作的推进,四大主导产业将加速升级,海南距离 “万亿俱乐部” 仅一步之遥。一旦经济实力得到提升,备受争议的琼州海峡跨海大桥项目或许有望取得进展。
海南全岛封关运作的核心框架是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一线放开” 主打面向国际的开放,核心是对大多数商品实施 “零关税”。官方数据显示,全岛封关后,“零关税” 商品占比将从 21% 跃升至 74%,覆盖税目从 1900 个拓展至约 6600 个。不过,境外人员入境仍需办理签证,只是免签范围在持续扩大,目前已覆盖 82 国。
“二线管住” 则针对与内地的往来,即海南货物进入内地需重新履行 “进口” 程序。按规定,在海南加工且增值达 30% 的商品可免关税进入内地,其余商品需按内地现行政策缴纳关税。值得强调的是,封关不影响国人自由流动,仅针对货物。届时,内地人员赴海南出差、旅游仍像过去一样,无需额外证件,几乎不受影响。
说起自贸港,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我国香港地区。海南全岛封关后,坊间也出现了 “海南会成为下一个香港”“海南是香港最大竞争者” 等说法。
事实上,尽管同样是自贸港,但由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体制机制的不同,两者的定位存在差异,发展模式也自然有所区别。
香港最广为人知的是其四大中心定位: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香港对于中国而言,既是连接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也是实现价值增值的超级增值人,既是内地企业走向全球的跳板,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桥头堡。
相比之下,海南更重要的角色是国际开放门户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也就是说,在打造购物天堂方面,海南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转口贸易中心等领域,并非海南的强项。
由于缺乏金融集聚优势,海南的金融发展主要聚焦于离岸金融和金融创新,而非全方位的金融中心。虽然海南的港口实力不弱,但由于缺乏广阔的产业基地,也没有将香港擅长的转口贸易作为发展重心。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地缘冲突、关税斗争等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和海南自贸港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关税战的冲击下,得益于中概股回流、全球风险资金东移等因素,香港的 IPO 规模重夺全球第一,其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也重回全球第三。
同样,面对逆全球化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冲击,做大做强海南自贸港,充分展现了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一个地区的发展,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时代发展的机遇。西藏刚刚迎来我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万亿级基建项目,雅江下游电站也蓄势待发。而这一次,海南迎来了建省以来最大的发展机遇期,能否实现 “逆天改命”,让我们拭目以待。
岛内自由,指的是货物在岛内可以自由流动,无论是零关税对外销售,还是用于企业生产加工,都不存在什么限制。
通俗来讲,一线管人不管货,二线管货不管人。
事实上,海南要探索的不只是零关税,更包括国际互联网开放、资金自由流动、国际离岸金融等更进一步的机制。
同时,在海南开办企业,可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而高端人才个税最高15%封顶,这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红利。
可见,未来的海南,将成为一个零关税、低关税、要素自由流动的自贸港,相比一般内陆省份,获得巨大政策优势。
海南经济,迎来第二增长极。
作为中国第二大岛、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地位独特,但GDP总量尚未破万亿,排在全国倒数第4。
2024年,海南GDP总量为7936亿元,常住人口1048万人,人均GDP为7.6万元,不及东莞、常州等普通地级市。
海南之所以发展受限,源于其地理位置偏远,缺乏广阔的经济腹地,资源条件有限,产业结构单一,即便有多项政策扶持,经济也难以实现快速增长。
过去,海南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房地产业和热带农业。其中,房地产曾一度成为最大支柱,三亚的房价甚至能与北上广深看齐,但近年来在严格调控下,已回归常态。
而随着自贸港政策的落地,海南的支柱产业结构迎来了全新变革。目前,海南已形成以文旅、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2024 年,海南四大主导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超三分之二,相比发展初期提升了近 14 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贸易、现代金融等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则集中在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等方向;未来产业则将目光投向现代种业、深海科技和商业航天。
这不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产业层次的显著提升。这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非凭空出现,而是结合政策支持与自身发展优势培育而成。
海南发展现代服务业,正是依托自贸港的政策优势。纵观全球,几乎每个自贸港都是现代服务业的高地,不少还集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于一身。
海南发展数字经济,则是基于 “数据要素自由流动” 的政策安排。文件明确,海南将安全有序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建设国际海底光缆及登陆点,并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
更重要的是,海南不仅享有货物零关税政策,还实行低关税、简税制,总体税负成本远低于内地省份。在海南,鼓励类企业的所得税按 15% 缴纳,而其他地区通常为 25%;对于人才的个人所得税,超过 15% 的部分予以免征,而其他地区最高可达 45%。
显然,海南不仅要扩大产业规模,更要成为吸引高新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的 “磁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仅仅是个开始,随着全岛封关运作的推进,四大主导产业将加速升级,海南距离 “万亿俱乐部” 仅一步之遥。一旦经济实力提升,争议已久的,或将有望得到推进。
海南,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香港?
说起自贸港,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我国香港地区。海南全岛封关后,坊间也出现了 “海南会成为下一个香港”“海南是香港最大竞争者” 等说法。
事实上,尽管同样是自贸港,但由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体制机制的不同,两者的定位存在差异,发展模式也自然有所区别。
香港最广为人知的是其四大中心定位: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香港对于中国而言,既是连接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也是实现价值增值的超级增值人,既是内地企业走向全球的跳板,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桥头堡。
相比之下,海南更重要的角色是国际开放门户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也就是说,在打造购物天堂方面,海南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转口贸易中心等领域,并非海南的强项。
由于缺乏金融集聚优势,海南的金融发展主要聚焦于离岸金融和金融创新,而非全方位的金融中心。虽然海南的港口实力不弱,但由于缺乏广阔的产业基地,也没有将香港擅长的转口贸易作为发展重心。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地缘冲突、关税斗争等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和海南自贸港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关税战的冲击下,得益于中概股回流、全球风险资金东移等因素,香港的 IPO 规模重夺全球第一,其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也重回全球第三。
同样,面对逆全球化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冲击,做大做强海南自贸港,充分展现了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一个地区的发展,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时代发展的机遇。西藏刚刚迎来我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万亿级基建项目,雅江下游电站也蓄势待发。而这一次,海南迎来了建省以来最大的发展机遇期,能否实现 “逆天改命”,让我们拭目以待。
索取文件、课程安排及报名表等资料
联系:霍老师15022093663/15810362995(同微信)或直接扫描下面二维码添加微信好友(回执表填好请及时回复霍老师,方便会前安排)
↑ ↑ ↑ ↑ ↑ ↑ ↑ ↑ 扫码加好友,在线即时报名
培训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