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学生溺亡涉事企业已停产,【社会热点】关于6名学生溺亡案,需要知道的情况及舆情启示

仅为个人观点,为提升业务能力梳理练习

1.事情经过及各方回应:

校方、企业、部门、知情者信源充实

【首发】7月23日晚,据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消息,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目前,属地党委政府、东北大学、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善后处置工作。

【中国黄金回应】7月24日,中金黄金发布情况说明公告。

2025年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 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事件发生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前往现场组织处理,及时按相关程序上报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目前各项处置工作正有序进行。公司将充分关注事件进展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续相关情况请关注公司在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公司对事件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伤者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并对此产生的社会影响深表歉意。

企业方面的回应主要突出了企业的态度及响应措施。

【校方回应】7月24日,东北大学某老师接受媒体采访回应。

7月24日,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一位老师告诉大象新闻记者,此类的参观学习学校已经组织很多年了,据他了解参观是很安全的,没想到今年会发生意外。关于后续善后处置工作,他表示,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已经前往现场对接处理。

7月23日,学校知情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遇难者是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是由学校组织的实习,要求该专业大三升大四约五六十名同学全员参与,与毕业要求挂钩。知情人称认识其中一名遇难者,他学习成绩不错,为他的离去感到惋惜。

【涉事企业回应】7月23日23时许,极目新闻记者致电涉事公司多个公开电话,均未获回应。红星新闻记者致电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方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表示目前此事一切信息以官方部门为准。

7月24日,中金黄金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涉事矿厂)现在已经停产了,正在抓紧处理善后工作,后续的这个事情都要等主管部门的通知。”该人员还称,目前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处理该事件,公司目前正在等待现场的信息反馈。谈及何时复产时,上述人员表示,需要等待主管部门确认公司方面没有问题即可复产。

【部门回应】呼伦贝尔市政府值班室工作人员对记者称,23日10时20分许事发后,市政府很快接到了关于此事的电话报告,随即逐级上报。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成立调查组,开展相关工作,

“经初步调查,师生参观时格栅板脱落,学生意外坠入浮选槽,学生不幸遇难。浮选槽到底有多大,暂不清楚。”

【知情学生】2025年7月23日,有东北大学学生表示,遇难学生系该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其曾去过事发选矿厂,平时除了检修设备,没有员工在机器旁边,其回忆实习时,浮选区员工平时也就二三十人,实习参观的时候学生加老师会比浮选车间员工多。

其还提到,如果是7个人站在(格栅)板上,可能板子会受不住,浮选槽的垂直高度有十几米,里面是矿浆,类似于泥石流,人掉进去动不了。该学生还称,受伤老师是其大创带队老师。

2.中国黄金致歉:

董办启动信息披露程序

根据落款,可以看到本事件同以往的企业回应不同,而是启动了董办回应,触发信息披露机制。

7月24日,中金黄金开盘后一度跌超7%。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与众不同的一点,信息披露机制:

触发《上市规则》披露义务,通常指的是当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影响其股票价格或投资者决策的重大事件时,需要按照上市规则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这些重大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公司业绩的重大变化、重要合同的签订或终止、资产重组、关联交易、重大诉讼、人事变动、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预期的情况。

本事件应当属于“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预期”的重大突发情况。

3.补充信息:

涉事矿企10多天前曾开安全会 2月更换格栅板

涉事矿业公司2月官文显示曾更换浮选车间格栅板。

据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官方微信公众号2月25日发布的文章显示:“浮选车间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操作规程……此外,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栅板更换……2024年,浮选车间安全环保事故为零、职业健康事故为零、安全生产事故为零,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

7月11日召开了上半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7月16日,“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官微一篇文章提到,内蒙古矿业于7月11日召开了上半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旨在生产发展中把发展和安全统一起来,共同谋划、一体部署、相互促进。内蒙古矿业持之以恒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树牢安全生产的系统思维与底线思维。

4.舆论观点:

“漠视生命安全”及“避重就轻的回应”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严重失职成为焦点‌。涉事企业被指设备维护流于形式,格栅板设计承重不足且长期受腐蚀,事发前已存在“踩踏异响”隐患却未及时处理,暴露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缺失和监管漏洞。

尤其是相关企业还召开了安全会,并在不久前更换了格栅板,给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真的在形式主义和空喊口号..

事故性质被质疑轻描淡写,实为重大安全隐患所致‌。舆论批评官方通报中“溺亡”的表述过于简化,强调矿浆含有高温腐蚀性化学药剂和高速搅拌设备,导致遇难者无法挣扎,事故本质是安全排查整改不到位引发的工业悲剧。

“溺亡”这个表述,对于不了解相关企业运作的网民来说确实比较抽象。我在昨天看到这则通报的时候并不能想象出事故是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当中,后面看到评论区和网友发帖才知道原来是化学池。

高校实践教学风险防控机制被拷问‌。舆论质疑相关专业的实习安排中是否考虑到了此类安全风险预案。

此外,中国黄金方面的回应也被网民批评“避重就轻”“表述不清”“隐瞒重大错误”,对生命安全漠视。个别网民指控中国黄金相关负责人应该“引咎辞职”。‌

5.舆情启示:

杜绝空喊口号 回应措辞需谨慎

涉GZYQ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安全等高敏议题,如触发披露义务,应同步评估资本市场舆情通道、涉股价波动舆情以及监管问责路径。

针对舆论对“溺亡”一词的争议,提醒企业对于造成死亡的事故,“用语定性”极为关键。建议内部提前设置舆情语言审核流程,避免误用模糊化、去技术细节、回避责任倾向的表述。

不过这一点如果让我来写情况说明,我也会比较苦恼,“溺亡”这个词语应当替换成什么更合适呢?

改为:因作业区域格栅板突然脱落,6名学生不幸坠入浮选槽。事故发生后,企业、属地应急部门和医护力量立即组织全力施救,但经抢救无效,6名学生不幸遇难。

“致歉仅是起点”。相关单位的行动不应仅仅停留于喊口号,而是应进一步整改并及时向公众公开整改进度。

新闻素材来源于各大新闻媒体,已在原文做出标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