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东北大学将统一向社会发布调查情况,6名大学生不幸溺亡,中金黄金称涉事矿厂已停工,东..

7月24日,针对“6名大学生在中国黄金一选矿厂溺亡”一事,东北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北大学会统一向社会发布调查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在整理该起事故相关的材料。

据南方都市报,遇难学生学弟称浮选槽的垂直高度有十几米,里面是矿浆,“类似于泥石流,人掉进去动不了”。

记者以学生身份询问满洲里市某殡仪馆,对方表示,遗体7月23日下午被送来,目前还不能吊唁。遗体和平时一样,不像网络上说的可能会被损坏。他们会清理得干干净净。

呼伦贝尔应急:有局领导和业务科室介入调查

7月24日,记者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目前该局有局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室已介入上述事件的调查。另据南财快讯消息,中金黄金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涉事矿厂)现在已经停产了,正在抓紧处理善后工作,后续的这个事情都要等主管部门的通知。”该人员还称,目前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处理该事件,公司目前正在等待现场的信息反馈。谈及何时复产时,上述人员表示,需要等待主管部门确认。

中金黄金发布公告致歉

中金黄金于24日早间发布公告称,事件发生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前往现场组织处理,及时按相关程序上报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目前各项处置工作正有序进行。

中金黄金表示,公司将充分关注事件进展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续相关情况请关注公司在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公司对事件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伤者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并对此产生的社会影响深表歉意。

涉事矿厂目前已停产,中金黄金股价一度跌超7%

7月24日,中金黄金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涉事矿厂)现在已经停产了,正在抓紧处理善后工作,后续的这个事情都要等主管部门的通知。”该人员还称,目前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处理该事件,公司目前正在等待现场的信息反馈。谈及何时复产时,上述人员表示,需要等待主管部门确认公司方面没有问题即可复产。

7月24日,中金黄金(600489.SH)开盘大跌,截至9时55分左右,已跌超7%,报14.69元/股,总市值为712亿元。据红星新闻报道,7月23日,学校知情人告诉记者,遇难者是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是由学校组织的实习,要求该专业大三升大四约五六十名同学全员参与,与毕业要求挂钩。知情人认识其中一名遇难者,他学习成绩不错,为他的离去感到惋惜。

董事长也毕业于东北大学

据东北大学校友总会,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洲1992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涉事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张化武,注册资本4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矿山设备及材料销售、矿业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矿业投资等,由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予捷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知识产权信息显示,该公司申请的“一种浮选机的浮选槽结构”专利已获授权。天眼风险信息显示,该公司抽查检查结果有发现隐患9条、发现隐患18条等结果,检查实施机关为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

东北大学回应:参观学习学校已经组织很多年,没想到会发生意外

据大象新闻消息,7月24日,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一位老师告诉大象新闻记者,此类的参观学习学校已经组织很多年了,据他了解参观是很安全的,没想到今年会发生意外。

关于后续善后处置工作,他表示,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已经前往现场对接处理。

据悉,2月25日,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官方微信公众号曾发文:“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栅板更换……2024年,浮选车间安全环保事故为零、职业健康事故为零、安全生产事故为零,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

公开资料显示,浮选槽是浮选设备中用来实现浮选过程的槽体容器。浮选槽的格栅板是安装在浮选槽内的一种构件,通常由金属、塑料或木材等材料制成,可以对浮选槽内的矿浆流进行稳定和引导、防止矿粒沉槽,并起到消泡作用。

上游评论 :6名大学生企业参观溺亡,安全生产不只是口号

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

学生前往企业参观学习,却不幸坠落溺亡,如此悲剧着实令人痛心。六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不仅让六个家庭瞬间破碎,更撕开了生产领域潜藏的重大隐患与监管漏洞。

据业内人士所言,“浮选槽里是矿浆,人掉进去会下沉”。这意味着,一旦坠入,自救与他救的窗口期极短。对于这种高风险的作业区域,本应设置严格的防护措施。

更何况,此次参观者为在校学生,并非专业操作人员,对工厂环境及潜在风险认知有限。如果确实有必要进入风险区域参观,不仅需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整个参观过程更应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与监控下进行。

据报道,六名学生是因格栅板脱落坠落。但据涉事矿业公司今年2月文章显示,“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栅板更换”。这不禁让人疑惑,到底是更换的格栅板质量不合格,还是参观学生过于集中,拥挤导致格栅板超过承重极限?

目前,事故详细原因尚待调查,但无论何种因素,此次事故都暴露出企业在设备维护、安全防护方面的明显疏漏。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企业之前的宣传文章中,“2024年,浮选车间安全环保事故为零”,被当作亮眼成绩展示。而就在事故发生的13天前,内蒙古矿业才刚刚召开上半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会议刚散、悲剧即至”的荒诞现实,折射出安全管理中的形式主义漏洞。安全工作一旦沦为表面功夫、纸上谈兵,隐患排查变成走过场,事故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便只是时间问题。

至少目前来看,这场悲剧原本可以避免。而需要叩问的,不只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漏洞。学校作为组织方,是否充分评估了企业参观学习的风险?是否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安全培训?更进一步说,学校与企业之间,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责任机制?这些问题都需深入调查。

事故发生后,涉事企业发布致歉声明,当地政府也已成立调查组。道歉和调查之外,还应有严肃的追责。

根据《安全生产法》,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若存在失职行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同时,学校方面也应认真反思实习、参观等活动中的管理漏洞,切实履行对学生的安全保障义务。

此次事件暴露的,不仅是对安全生产的漠视,更是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中的形式主义积弊。悲剧已经发生,在做好善后和追责工作之外,还得吸取教训,以此为鉴,推动全行业重新审视安全生产工作。

无论怎样,安全生产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不是写在宣传文章里的口号,而应该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中。只有让安全生产从口号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及时消除每一处隐患与漏洞,才能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潇湘晨报 九派新闻 南方都市报 澎湃新闻 大象新闻 编辑 蔡海燕 责编 谢聘 审核 王蓉

往/期/回/顾

17岁女孩从广东去广西后失联16天,有人称发现其在柬埔寨拜林园区,父亲花5000美元买线索

19岁男孩错付车费索要无果后自杀,上海交通委已介入!律师:很难认定司机要对自杀负责

6名大学生参观学习中意外坠落溺亡,“浮选槽里是矿浆,掉进去动不了”!中金黄金:沉痛哀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